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东北军2之龙战于野 > 第341节战略分歧(3)

第341节战略分歧(3)(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商震还想说些什么,但希特勒显然意见听不进去反对的意见了:“商将军,你在乌克兰的工作搞得很不错,我很赞赏,请你继续负责乌克兰的工作吧!”

接到商震的报告后,张学良先是很气愤,然后又感到无奈。因为他知道,希特勒是个比较刚愎自用的人,他此时完全沉醉在已经取得的巨大战果和对全面胜利的憧憬中,顽固地想要速战速决地解决苏联。张学良急忙给希特勒拍去电报:

“元首,我诚挚地建议您,请暂停您的计划!我们的军队都已经很疲惫了,短短一个月的休整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稳扎稳打、持久作战,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希特勒回复道:“一个月的时间对于我们也许是不够的,对于斯大林就更加不够了。”

张学良:“元首,德国军队如果立刻发动全面进攻,我的军队很难给予支持。”

希特勒:“我深刻了解这一点并完全理解您和您的军队,但是德国军队足够在接下来的战事里单独消灭苏联了。”

张学良:“元首,我仍然认为如此仓促就发动第二阶段的战略性进攻是不妥的。”

希特勒:“将军,胜利就是球门边缘的气球,只需要轻轻一吹,我们就赢了。”

张学良:“元首,请您再考虑考虑吧!”

希特勒:“请您放心!德国军队虽然会单独攻取莫斯科,但不会独享胜利,德国会严格遵守合作条约,乌拉尔山和里海以东的苏联领土全部归属中国。”

张学良有些啼笑皆非,他知道了:希特勒以为张学良一直反对德国单独进攻是因为张学良担心德国会独吞战果。最后,张学良只能回复道:“元首,在德国军队接下来的战事里,北华军除了地面部队大规模进攻苏联外,会提供一切最大努力的援助。如果德国军队没有取得最终胜利,希望我们的友好关系和彼此信任不会受到伤害。”

希特勒当然懂张学良的意思,张学良的意思很清楚:如果德军失败了,请德国高层不要认为这是北华军消极避战不配合德军而造成的。希特勒回复道:“将军,您多虑了,我们之间的联盟是用钢铁和鲜血而缔造的,即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绝不会伤害我们的友谊和信任。”

北华和德国的主要分歧是:北华认为联军需要休整三个月,德国认为不能给苏联当局这么长的喘息时间;北华认为不能分兵多处,攻占莫斯科和两军会师是重点;德国认为苏联已经奄奄一息,在接下来的战事里,光凭德国就足以彻底摧毁苏联,辽德会师也不是太重要,兵分多处也不会影响到胜利结局;除此之外,德国在战略目标上也和北华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张学良在接下来多次劝诫希特勒,希特勒都不以为然。

从6月开始,德国磨刀霍霍、厉兵秣马,准备对苏联“给予最后一击”,北华则一边休整部队一边对占领区进行消化工作。

北华军在苏联的占领区很大,从理论上讲,新西伯利亚以东的三分之二个北亚都属于北华,中国最北边疆是北冰洋,但实际上,由于北亚面积实在太辽阔,从中国本土最北端到北冰洋足足有3000公里以上,北华军一时半会之间肯定无法控制整个北亚,因此目前的控制区是从中国本土北部国境线向北延伸500至1000公里的地区,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大致上就是北纬60度以南。至于再向北,苏联政府无法控制,北华政府短期内也无法控制。

毋庸置疑,控制如此辽阔的领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别的不说,光是被打散的苏军,就有二三十万逃入了北华军控制区以北的荒原里,占领区内的苏联平民也要妥善处理。虽然苏联国内平民70%都集中在其东欧领土,但北华军的占领区内也存在着1500多万苏联平民。

消化占领区,北华政府根据张学良的命令,采取了一下措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