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节铁马冰河(4)(第2 / 3页)
七、作为第六条的交换,贝加尔湖以及该湖周边地区(约5万平方公里)划归中国;
八、该条约所有款项在三个月内完成。
《顾维协议》的第一部分仅仅是苏联归还领土。通过这份条约,北华可一举收复被沙俄侵占的约153万平方公里的北方领土和被苏联侵占的约17万平方公里的唐努乌梁海地区,虽然暂时要把海参崴租借给苏联,但却可以让苏联割让贝加尔湖和贝加尔湖周边的约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3.17万平方公里的贝加尔湖将超越面积460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成为中国第一大湖,而面积7.64万平方公里的库页岛将超越面积3.6万平方公里的台湾岛,成为中国第一大岛。如果这份条约成为现实,北华一下子就为中国收复和获得了总面积177万平方公里的失地和新领土。
签署了《顾维协议》第一部分后,步出谈判会场的顾维钧意气风发地仰天大笑:“快哉!快哉!搞了这么多年外交,第一次尝到了强迫别人签署不平等条约的滋味了!”
《顾维协议》还有第二部分,就是苏联对华进行领土割让的赔偿条约。这部分还在双方的激烈争执中,北华要求苏联割让勒拿河以东的450万平方公里领土,苏联方面拿出的方案则是割让外兴安岭以北的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的阿尔丹山原地区。对此,北华表示不愿意接受,双方再次陷入唇枪舌战。
北华一边跟苏联进行着谈判,一边开始派出政府人员前往苏联政府愿意归还的原中国领土内进行调查统计工作并准备交割手续。实际上,这些原属于中国的领土对苏联非常重要,因为苏联连接东欧和远东的西伯利亚铁路交通线基本都建设在这些领土里,西伯利亚北部和中部过于严寒荒凉,只有靠近中国边界线的南部地区适合居住开发和修建铁路。把这些领土归还给中国,意味着苏联的西伯利亚铁路交通线基本也属于中国了。失去铁路,莫斯科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控制力将会急剧降低,这也是苏联始终不肯归还领土以及还要在外蒙古和新疆建立战略缓冲区的根本目的,因为西伯利亚铁路交通线对于苏联太重要了,它是苏联的血管大动脉,连接着苏联的头(东欧地区)、身(西伯利亚地区)、尾(远东地区)。
归还原属于中国的领土,对苏联来说不亚于饮鸩止渴,但苏联此时别无选择。
谈判桌上白热化的同时,北华军则在全面调动并进行着战备工作。
八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北华境内沉浸在空前的紧张和忙碌中。铁路上汽笛长鸣、公路上飞沙走石、水路上浪花飞溅,覆盖整个北华的交通网此时此刻空前繁忙,成千上万满载北华军士兵的火车、轮船、汽车以及运载着坦克、装甲车、火炮等重武器和燃油、弹药、被服、军械等物资的军列彻夜不停地川流不息,白天喇叭声震耳欲聋,夜间车灯亮如白昼;天空中,一波接一波银光闪闪、密密麻麻的飞机遮天蔽日地覆压天际,巨大而滂湃的轰鸣声铺天盖地;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东北海等各个中国海域内,北华的运输舰艇、商船、货轮、油轮、万吨巨轮可谓是樯橹如林、乘风破浪,运输着巨量的石油、煤炭、钢铁、橡胶、粮食、药品、木材、棉花、布匹等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而连接中国南方和北方之间的桥梁、铁路、公路、海路上也同样极度繁忙,产自南方的原材料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被北华政府购买并运输至北方境内,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以物换物”,北方用钢铁、煤炭、重油、机器、汽车等工业产品换取南方的工业原料以及各种南方特有的资源或物资(比如赣南的钨砂、川渝和两湖的桐油、南方各地的猪鬃,这些都是北方很少但在工业上却是必不可少的资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除了物资囤积储备外,北华境内成百上千座军工厂和成千上万家军用的民营企业一起开足马力生产着用于战争的各种军械物资,使得整个北华都笼罩在了热火朝天的快速节奏和浓烈的战争气氛中。黑龙江省、蒙古、新疆这三地内,靠近国境线的城镇和地区都充满了风雨欲来的凝重气氛,大量的军用车辆、战车、拖曳着火炮的牵引卡车在城区城外的柏油路上来回如风,城市的大街小巷被形形色色、不同军种和兵种的军人给填满了;不同番号的北华军人排着密集整齐的队伍在“轰隆隆”铿锵轰鸣的开拔声和响亮的口号声中奔向部队集结地,组成一条条漫山遍野、蜿蜒迤逦的长龙,白花花的刺刀和铮亮的钢盔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密如繁星的光芒;标着红十字标志的野战医院和标着步枪标志的靶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城镇郊区遍地开花;夜幕降临后,各个边境城镇在军方下达的宵禁命令下都陷入了漆黑和沉寂中,只有军营内射出几十道粗大的探照灯光柱,像一把把锐利的光剪般交叉舞动着,将夜幕撕裂。
德国在对苏开战前竭尽全力地掩盖军队的集结动向和战备工作,而北华则是截然相反。北华几乎是光明正大地向外界展示着北华军的集结,北华的官方媒体对此也是大张旗鼓地进行着宣传:
《我军机械化部队近日在蒙古境内展开大规模的实弹演习》
《我军新调拨三个主力师前往新疆境内剿灭叛乱》
《张学良将军今日检阅了第一〇一装甲师并发表重要讲话》
《我空军正式服役一种新式单引擎高速战斗机》
《我海军八艘新式驱逐舰正式完工》
按照常理,任何一支军队在准备参加战争前都是千方百计掩盖己方动向的,而北华军却反其道而行之,公然进行这种军力展示,明显有些意味深长。克里姆林宫方面因此而得出了结论:北华军无意对苏开战,眼下的炫耀武力只是为了在谈判桌上进一步给苏联当局施压。
实际上,北华军已经组建了对苏作战的最高统帅部和三大战略军团的指挥部,正在进行着对苏作战的最后准备。
2月1日,张学良在北华军总司令部内正式签署命令:攻击时间为2月8日凌晨5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