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节楚才晋用(1)(第1 / 3页)
北华的强盛和北华军的强大已经通过两次东北战争、朝鲜战争、日本本土战争这一系列的辽日战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证明,也得到了国际列强的认可。此时的北华已经取代日本,正式跻身世界列强行列。美英法苏德意辽,并称“世界七大列强”。如果把眼下的世界大局比喻成中国的战国时代,那美英法苏德意辽七大列强就相当于战国七雄,并且也很有对比性:
美国/齐国,综合国力非常强大,齐秦二国曾并称“东西二帝”,但政治上中立偏安;
德国/秦国,崛起最晚且发展势头凶猛,一直被其他列强围堵打压,但越战越强;
英国/魏国,昔日的天下第一霸主,但国力却在不断地衰弱中;
法国/赵国,素来是抗衡秦国(德国)的主力军;
苏联/楚国,领土面积最为辽阔,看上去是庞然大物,但内部却十分混乱;
意大利/韩国,七大列强里最弱小的一个,在军事结盟中经常见风使舵、朝秦暮楚;
北华/燕国,长期默默无名,但经过奋发图强后突然间横空崛起,并且北华发源于东北,而东北在地理位置上就是战国时期的燕国辽东之地。
无论是战国七雄时代还是眼下的世界七大列强时期,任何一国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在群雄逐鹿中获得最终胜利,该国领导人无疑是需要卓越智慧和长远目光的。而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政治智慧和外交手段,既适用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也适用于此时的世界局势。没有哪一个列强大国能一下子吞并全世界,因此纵横捭阖、互相结盟以分庭抗礼的手段是此时各列强大国领导人都极度重视的事情。对于德国元首希特勒来说,他所看中的两大盟友分别是意大利和北华,但前者令他大失所望,因为意大利在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对付那些拿着弓箭长矛的土著黑人都打得灰头土脸,付出足足二十万人的死伤代价才勉强拿下这个国土总面积不过一百来万平方公里的落后国家;而北华则通过顽强的血战彻底击溃了世界列强级的强国日本,彻底称雄东亚。如此鲜明的对比,使得“宁可放弃意大利,也要跟北华结盟”,已经成了德国军政高层的共识。而北华同意跟德国结盟的条约里,有4个条件是最为核心的:
其一、德国要竭尽全力协助北华完成对日本的征服;
其二、德国要在正式跟西方国家开战前全面地占领和控制意大利;
其三、德国必须全力避免跟美国开战;
其四、德国境内和德军占领区境内的犹太人根据北华的要求进行处理。
为了得到北华这个强大的盟友,希特勒和德国政府同意了北华的这四个条件,并且言而有信地帮助北华完成了对日本的征服。而眼下,在犹太人的问题上,希特勒也按照张学良的要求去办了。
希特勒长期派到张学良身边的特使是他最信任的私人外交顾问里宾特洛甫,担任德国驻华大使,而张学良长期派到希特勒身边的特使是他最为器重的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张学良也让南京政府任命顾维钧为中国驻德大使。里宾特洛普和顾维钧就相当于希特勒和张学良的传话筒。“水晶之夜”爆发后,顾维钧迅速用电报向张学良汇报了这件事。
张学良询问道:“德国犹太人的损失大不大?”
顾维钧回复道:“很大。纳粹激进分子对犹太人的打砸行为持续了一整夜,近万家犹太人的商店、教堂、企业、住宅被破坏损毁,损失不计其数。光是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总价值就超过100万美元。很多犹太人因为这场浩劫一夜之间一贫如洗,被赶到大街上露宿街头。”
“死人了吗?”
“死的人倒不是很多,十来个吧!但上万犹太人被捕并被送到集中营,并且数十万犹太人无家可归。少帅,德国的排犹活动正在急剧发酵,全社会都笼罩着一股仇恨犹太人的氛围。”
“知道了。我马上通过瑞士银行转一个亿的美元给你。另外,我已经跟许爱周先生和何启东先生都约谈过了,他们马上会从他们的船运公司里抽调几十艘大型客轮前往德国,交给你使用,开销都由我支付。你按照计划行事吧!”(许爱周,华南地区的航运巨头、爱国富商;何启东,香港著名企业家、爱国富商,他的第九个儿子就是张学良此时的卫队团团长何世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