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节犁庭扫穴(1)(第1 / 1页)
第十师团在洪水和雪崩的打击下基本上已是溃不成军了。因为洪水而冻死冻伤了七八千人,而被雪崩活埋的日军又达到五六千人,再加上师团长被俘,两个旅团长一个冻死一个被雪崩冲得无影无踪,第十师团残余的六七千残兵彻底成了一群无头苍蝇。士气大振的北华军官兵们趁势在冰山雪海间漫山遍野地追杀亡魂丧胆的日军,在泥沼冰水里冻得半死的日军和从雪坑雪窝里失魂落魄爬出来的日军尽皆被官兵们一刀一个捅死。鬼哭狼嚎声中,被杀死的日军不计其数。由于松浦中将在被俘时,刘鹏飞从他身上搜到了第十师团的“铁”军旗(第10师团代号“铁”),因此第10师团虽然还有几千散兵游勇没有被消灭,但第10师团在严格意义上讲已经被全歼了。
接到捷报的张学良晋升扈先梅和常恩多为陆军少将,并正式下令把第109师升级为甲种师,同时授予该师“冰山”荣誉称号。第108师和第109师原本在北华军内部都是名声不佳的三流部队,但通过汉城战役和长津湖战役,两个师都彻底洗刷了在第二次东北战争期间的叛国污点。
“必胜!必胜!”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响彻在朝鲜北部的雪地山峦间。
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接连全军覆没对东京和日本军方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东京在竭尽全力对国内封锁消息的同时深深地陷入了震惊和骇然中,而日本军方的反应也跟以往极大地不同。在之前遇到这种重大打击时,比如第2、第6、第16、第3师团全军覆没时,日本军方里立刻有大批骄横的少壮派和激进分子高声叫嚣要如何如何报复,要如何如何洗刷耻辱等等,但此时,这种声音反而消弭无形了,日本陆军彷佛集体噤声般。实际上,这种看似意料之外反应其实却在情理之中。第2、第6、第16、第3师团被全歼后,日本陆军上下恼羞成怒,视为奇耻大辱,并积极准备在下次战争中彻底洗刷这个耻辱;第20师团被全歼后,日本陆军上下可谓暴跳如雷、又惊又怒,在极度恼怒耻辱的同时,也有部分人隐隐地感到慌乱了;第5师团和第10师团被全歼后,日本陆军上下的反应里,慌乱、惊恐、沮丧、胆怯的成分已经大大地超过了愤怒和耻辱。日军高层不得不要接受一个他们极度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日本陆军一个又一个的师团被北华军全歼,最根本的原因并非那些师团长无能,而是因为北华军的战斗力已经全面超过了日本军队。这就好像一条疯狗,被打了第一次后,它会愈发狂躁,再被打一次后,它在狂躁中会带着一丝胆怯和畏惧,再再次被打一次后,它会彻底感到害怕,最终夹着尾巴落荒而逃。此时的日本陆军也是同样的道理,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创,让日本陆军内部已经弥漫着悲观的气氛。屡战屡败带来的胆怯与屡败屡战的狂妄进行着此消彼长的增减。眼下的日本陆军里,已经没几个人敢再嚷嚷着“要再度与满洲军决一死战”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开始害怕了、畏缩了。日本对中国(北华)的态度,在这几年间,从轻视慢慢地转为了重视,从愤怒和仇恨慢慢地转为了胆怯和畏惧。
虽然日本高层不可能公开地流露出这种胆怯和退缩的态度,但畏惧北华的气氛已经不可避免地笼罩在了日本军政高层内部。第2师团、第6师团、第5师团,日本陆军排名前三的三大王牌劲旅尽皆被北华军消灭,不得不让日本陆军高层感到心慌意乱。
但日军在朝鲜北部战场上的噩梦还没有结束,随着第5和第10师团的全军覆没,在朝鲜东北部的第4师团、在朝鲜中北部的第19师团都陷入了插翅难飞的境地中。
获悉第5师团和第10师团接连覆灭后,第4师团上下陷入了大祸临头的惊恐中。第5师团完蛋了,意味着咸兴的退路已经被掐断了,第10师团完蛋了,意味着长津湖的去路也被掐断了。第4师团一下子陷入了死地之中。实际上,此时一头一尾堵着第4师团的第74师和第109师也伤亡巨大,第74师只剩一万余人,其中的一半多都是伤兵,第109师也差不多只有五六千兵力,而第4师团由于参战后一直很“圆滑”,基本没跟北华军打什么恶战,因此全师团还有两万余人。这两万多日军如果发了疯地冲击咸兴,杀出一条血路也不是不可能。但第4师团素来狼心兔胆,缺乏在走投无路时进行困兽犹斗的决心,并且咸兴落入北华军手里后,第4师团已经得不到来自外界的补给了,弹尽粮绝已经为时不远。
第4师团人心惶惶时,北华军这边也焦头烂额,如何解决掉第4师团的这两万多鬼子是个非常棘手的事情,第74师和第109师虽说都在各自的战线上大获全胜,但也都元气大伤,两个师联合起来跟第4师团硬打肯定是落个两败俱伤的结局。尽管第4师团的战斗意志在很大程度上逊于其他日军甲等师团,但狗急跳墙起来肯定还是有不小的战斗力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36团参谋长兼代理团长刘鹏飞在会议上提议道:“师座、副座、诸位,我们为什么不考虑劝降第4师团呢?”
“劝降第4师团?”扈先梅、常恩多、王绍南等军官们都感到匪夷所思。
“是的。”刘鹏飞已有腹稿,所以显得胸有成竹,“通过之前一个月的接触,我们可以肯定,第4师团的战斗意志较为薄弱,并且该师团上下有一种厌战避战的气氛,第5和第10师团的覆灭也肯定让第4师团心惊胆战。我们不妨试探性劝降日军。即便日军只有一个大队投降,其意义也绝不亚于我们歼灭日军一个师团。日军成编制地向我们投降,这可是前所未有呀!并且一旦投降的口子开了,就有可能形成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对我们瓦解第4师团也是大有裨益的。”
常恩多表示同意:“第4师团毕竟还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以我们和第74师的现有力量,想要消灭第4师团是非常困难的。攻心为上嘛!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才是最有利于我们的胜利。”
扈先梅表示赞同:“那这个任务就交给刘代理团座了!”
刘鹏飞肃然领命:“明白!”
第4师团此时简直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前面是刚刚消灭了第10师团的第109师,后面是刚刚消灭了第5师团的第74师,被夹在这两尊凶神恶煞的瘟神之间,第4师团的大阪兵们自然心头发虚。师团长建川中将知道第4师团已经不可能再突破长津湖防线了,在后路被截断并且没有援兵的情况下,第4师团还在原地就是死路一条,因此命令全师团退往咸兴,夺回咸兴这个海边桥头堡,等待舰队把他们运回国或运援兵过来。在建川中将的指挥下,第4师团分为前后两部,在长津湖战役中没怎么参战因而兵员较为齐整的第32旅团担任主力,进攻咸兴的第74师,而在长津湖战役中担任主攻因而损失不小的第7旅团担任殿后部队,负责边战边撤,抵御从后面追击而来的第109师。
在长津湖和咸兴港之间的冰川雪原间,一系列追击战和阻击战爆发了。第74师和第109师都是新胜之师,虽损失巨大,但士气高昂,因此一个坚守咸兴不动如山,让第4师团裹足不前,一个穷追不舍犹如狼群,让第4师团如芒在背。11月23日,肆虐朝鲜北部一个多月的风雪天气迎来了两三天短暂的雪过天阴,北华空军在第74师和第109师的请求下,抓紧时间出动了三十多架B-17和一百多架容克-52,轰炸机群飞临进退维谷的第4师团的头顶上猛投炸弹,狂轰滥炸,运输机群飞临第74师和第109师上空进行空投物资。交战区域内,日军在血肉横飞中狼奔豕突、叫苦连天,北华军在漫天伞花中欢声雷动、战意昂扬。三天之内,表现出色的北华空军往第4师团头上扔下了一千多吨炸弹,往自家北华军陆军部队的头上则空投了一千多吨物资,而空军的空降兵部队也再次出动。独立第2伞兵团的3000多名伞兵被空投到了咸兴,以此填补第74师在兵力上的不足。
北华空军司令冯庸对建立空降兵部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同时也得到了张学良的大力支持,实际上冯庸也有个人私心在里面。北华陆海空三军里,各军种都在不断扩大,海军不但有水面舰艇部队,还有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海军陆战队等,陆军除了常规的步兵部队,也拥有炮兵部队、装甲兵部队、特种兵部队等,陆海军蓬勃发展时,冯庸担心自己的空军会沦为陆海军的附庸,因此也在不遗余力地扩建空军的规模,巧立名目地增加空军的兵种。就像海军不可能只有军舰以及陆军不可能只有步兵一样,空军也不可能只有飞机。冯庸让空军拥有空降兵部队和防空兵部队是为了增强空军的地面部队规模和多方面作战能力,以此增加空军的实力,从而也增加空军在北华军这个庞大集团里的分量和地位。北华军建立伞兵部队得到了德国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实际上,德国军队正在重建中,所以把北华军当成进行军事探索的绝佳“试验品”,德国有什么新的兵种、新的武器、新的战争思想,德国军方都非常乐意在北华军身上“做实验”,由北华军通过实战证明有效后,德军便在重建本国军队中加以重视。山地师、特种兵、空降兵...德国都非常热情积极地帮助北华军建立,因为北华军屡屡参战,实战最能说明问题,北华军的实战经验对重建武装力量的德国是非常宝贵的。简而概之,北华军要创建伞兵,德国方面大力支持,然后德国便通过北华军伞兵在实战里的表现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样,德国以后创建自己的伞兵部队便轻车熟路了。北华和日本的战争以及西班牙内战,都成为德国重建武装力量的最佳的练兵场和武器试验场。(注:德国空降兵部队于1938年成立,日本空降兵部队是在德国援助下于1940年成立的,美国空降兵部队于1942年成立,英国空降兵部队于1940年成立;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期间的中国于1944年初正式成立了一个团的空降兵部队,代号“鸿翔部队”。北华军空降兵部队成立于1935年夏,在时间上仅次于在1930年成立的苏联空降兵部队,是世界上第二支正式的空降兵部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实,北华和德国都对空降兵的使用还处于摸索状态,军事理论可谓一片空白。汉城战场和咸兴战场是北华军伞兵部队初次崭露头角的两个战场,但不难看出,被空投到汉城和咸兴的这两个伞兵团所执行的任务是非常简单的,就是从天而降,落地后成为精锐步兵协助当地的陆军部队参战。这个任务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安全的,因为伞兵们落下去的地方是己方部队控制区,而不是无人区或敌占区,落地后不会被敌军围剿追杀。独立第1和第2伞兵团被空投到汉城和咸兴后伤亡很低,但如果这些伞兵被空投到日军控制区内,单独承担攻占某个日军阵地或重要目标的任务,那么伞兵们的死伤数字必然很大。在汉城战场和咸兴战场,北华军的空降兵们其充量就是“空降步兵”,而这两场空降作战的其充量也就等于给汉城和咸兴的陆军“空投援军”,这样的安排是无奈的,但也是有效的,毕竟北华军伞兵极度缺乏实战经验。冯庸也舍不得把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伞兵部队扔到日军狼窝里。
汉城和咸兴的两场“空降作战”确实暴露了很多问题和不足。最为荒唐的是:按照德国人规定的伞兵作战方式,运输机群把伞兵和伞兵的武器是分开空投的,一部分飞机扔下的降落伞上挂着伞兵,一部分飞机扔下的降落伞上挂着武器箱。伞兵在跳伞时身上只有手枪,落地后必须要找到落在最近的武器箱拿到武器后才能参战。尽管这种人枪分投的方式有效地利用了运输机的运输量,但无疑会让落地后的伞兵因为无法及时得到武器而白白丧命。虽说伞兵天生是被包围的,但拿着手枪被包围的伞兵和拿着冲锋枪被包围的伞兵,处境肯定截然不同。在经过这两场初步尝试的空降作战后,北华军的伞兵部队迅速纠正了这个荒唐的“人枪分投”作战方式。汉城和咸兴都是北华军陆军控制区,伞兵们“人枪分投”下去还能得到地面友军的援助,也能平安无事地找到一起空投下来的武器箱,但如果是日军控制区,那伞兵们“人枪分投”下去简直就是自杀,一起空投下去的武器箱也会成为日军的战利品。心有余悸的北华军伞兵部队军官们随后把这个宝贵经验告诉了德国空降兵总监库特斯图登特上校。斯图登特上校其实就是“人枪分投”作战方式的创立者,获悉这个作战方式的巨大缺陷后,他惭愧不已,随后在德国空降兵创建草案里废除了这个“人枪分投”方式。(二战期间,德国空降兵部队进行了著名的克里特岛空降战役,虽然胜利了,但却伤亡了6600多名精锐伞兵,参战空降兵部队的伤亡率达到56%,使得希特勒命令德国空降兵部队再也不准进行这种大规模的空降作战,而“人枪分投”的方式是让德国伞兵落地后伤亡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德国在二战期间只有一个空降师,第7空降师。)
北华军伞兵部队的再次出场虽说没有发挥出主导战场的作用,但已经元气大伤的第74师得到了这3000多名相当于精锐步兵的伞兵后,顿时实力大增,有效地遏制了第4师团妄图从咸兴突围的计划。
十多架容克-52运输机还在第4师团的头顶上散发了二三十吨的宣传单,上面的照片无不让这些大阪兵们触目惊心,要么是第5师团被杀得血流成河的照片,要么是第10师团被冻得尸横遍野的照片,同时还有遮天蔽日的北华军伞兵在仙女散花般漫天绽放的伞花中从天而降的照片。传单上用日语写道:
“第四师团的大阪日本兵们!你们已经无路可逃了!我们的五千名伞兵已经空降在了咸兴!你们的退路已经被我们彻底截断了!你们是绝对突破不了第74师和我们伞兵部队联合组成的铜墙铁壁的!你们已经得不到任何辎重物资的补给!你们就要弹尽粮绝了!你们就要必死无疑了!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就是你们的下场!你们的家人还在大阪的家里等着你们回家过元旦,但你们却即将要暴尸在这荒山野岭里!你们的父母、妻子、孩子马上就要接到你们的阵亡通知书了!并且你们的家人连你们的骨灰都得不到!”
第4师团中基层的官兵们无不看得面如土色、失魂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