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补知识点(第3 / 3页)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小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变,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动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励他们
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
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一)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