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xiangx(第2 / 4页)
学前儿童想象夸张性产生的原因
认知水平的限制。
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想象受其在认知中地位的制约。
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十四、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材料)p52
丰富学前儿童的表象,发展其语言表现力。
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条件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
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儿童,大胆想象。
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十五、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或特点:(单选/简答/材料)53-55
1.直觉行动思维是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和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在2~3岁时最为突出,但3~4岁儿童上也常有表现。特征是直觉行动性因此儿童不能预见自己的行动,他们不是想好了再想懂,还是边做边想。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尝试错误。
2.具体形象性是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在四到五岁最为突出是3~6岁儿童典型的思维特征。(内隐性具体性形象性表面性,绝对性,自我中心性,不可逆性,拟人性,经验性)
3.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或语词进行的思维。在5~6岁进行萌芽。随抽象逻辑的萌芽儿童开始去自我中心化,开始获得守恒观念。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
十六、具体形象思维:
(1)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思维,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思维方式
(2)内隐性。依靠关于行动条件以及行动方式的表象来进行思维,由从外显转为内隐
(3)形象性。儿童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
(4)表面性。只与表面进行联系,而不反应事物本质的联系
(5)绝对性。
(6)自我性。皮亚杰的三山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