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初尝的禁果 第18章、吉凶难卜话情缘(第4 / 6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运输工作相对还比较落后。
传统的蒸汽机车,靠人工来完成的各项调车工作,导致人身伤亡事故频发,令从业者苦不堪言。
这座煤矿也是如此,与铁路运输相比,这里的工伤事故更是屡禁难止。
活生生的一个人,下到巷道里,谁也不敢保证,遇见塌方漏水瓦斯爆炸,或其它意想不到的矿难,有谁能够及时生还。
住在附近的村民,一听到矿区警笛响起,都不觉中要捏上一把汗,怕在矿里上班的亲人遭遇不测。
田老蔫的大哥生了七个儿女,大儿子和二女婿,就在矿难中失去了生命,而且连尸首都没有找到。
老女儿田梅为此发誓,宁愿终身不嫁,也不嫁煤耗子。
她长相俊俏,在附近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美人。
田梅刚到十八岁,就被媒人挤破了家门。其中不乏有公社和县领导家属,人们慕名而来,田梅却置之不理。
哪一级领导家属,都没离开农村户口这个现实,有城镇户口的领导家属,往往目光都聚焦在比自己条件更好的人身上,大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风。
其中最大的瓶颈,就是田老蔫大哥这个大队S记头衔。
一家女百家求。
他大小也是一封疆大帝,怎能弯下腰去,求人给他的女儿找如意郎君。好像他的女儿嫁不出去了,非得低三下四地到处招摇。
那些与田梅年貌相当的小伙子们,知道她家门槛太高,他们高攀不起,都早早地娶妻生子了,等田梅到了愁嫁的年龄,回头一看,只能无奈大江东去。
在农村,三十岁没嫁出去的大姑娘,要嫁只能当二房,田梅宁死也不干。她喊出口号:我要嫁就嫁到外地去,能变城镇户口就行。
这是田梅任性过后,给自己做出的无奈标准。
当时的环境,农转非户口,可不是一般能量心想事成的。
田梅看见徐建,也是怦然心动。
小伙子长相清秀,又穿了一套铁路制服,一眼看去,英俊潇洒。
徐建直到这时,还是玩心不减,报复欲望强烈。尽快把田梅拿下,让田老蔫吃个大哑巴亏,始终占据了他的思维。
田老蔫的大哥,盛情款待了徐建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