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送礼(第2 / 4页)
“叔叔,我大概能列举出三点,请您斧正。”
朱子哲一怔,赵轩真看出问题了?
如果只是一句是仿品,可说服不了人,但赵轩居然有三个疑点?
要知道,古玩上只要有一点存疑,那就十之八九是假的,如果真看出三点,那肯定不真了。
见到朱五爷面有急色,赵轩不再卖关子直言道:
“其一,明朝瓷器釉面肥厚、滋润,青花品种除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
而清时则不同,釉层不及明代肥腴光亮,上釉稀薄,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叔叔再看看眼前这尊,一眼便知。”
朱子哲轻啊一声,将瓷器再次上手,看了片刻,道:“第二点呢?”
“其二,我说说这龙纹吧,清代龙纹的形象较明代更为苍老,可谓之苍龙,尽管刻画细腻入微,但缺乏神韵和气势。”
说着,赵轩手指着一个龙纹对朱子哲道:
“叔叔看这里,龙的头发多而蓬乱,飘向脑后,甚至额下都长满胡须,双角粗壮如松枝,一对虾米眼向外高凸,眉毛呈锯齿状,两条龙须下垂,额下长满胡须。”
“而明朝时期的龙却不同,龙纹形体粗壮肥大,威武凶猛,形象高大。龙首比元代变大,上下颚较长,上颚比下颚长而高高突起。”
朱子哲虽然酷爱古玩,但他还真的并没对一个细化的龙纹有这么多研究。
在他看来,一看神二看韵,基本就可以断代,像赵轩这样,仅从一个龙纹就可以说出一番道理,他还真就做不到。
看到这件瓷器,一眼上去就是大开门,经过历史沉淀的好玩意啊!
“第三,再看底足款识,虽然明清的青花器,底足多为青花款识,但明代是施釉,至清时则用的是吹釉之法。
所以明代显得肥润,在器底部因釉积厚实,釉中含铁量增大,釉色泛青。釉中气泡较多,青花晕散,使得框圈与字有朦胧感。”
“再有,明代宣德年间用青花釉,乃是引进南洋的一种叫苏里勃青的釉料,这种釉料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氧化铁含量很高,所以在烧制后不可避免有黑色的斑点。”
说到这里,赵轩闭了嘴,也不需要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