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道’是怎样影响精神世界(第1 / 2页)
抑郁症的暗能量亦即为‘道’。承载‘道’物质结构的是类似大脑神经脑路集束,推动着相同或是相似属性的词汇,相似相溶。这种相似相溶的能量就是‘道’推动的。‘道’塑造了抑郁症的形态。
我们知道抑郁症是大脑本能性的过度精神防御而导致的心理失衡。这概念有三个要点,第一点是大脑的本能性,第二点是过度的精神防御机制,第三点是心理失衡即心理失衡导致的抑郁症状。
前面我们解释过了第二点,大脑开启精神防御机制,最后只是帮了倒忙,它没有消化此前的消极情感,反而制造更多消极情感。于是抑郁症患者们的精神世界,陷入了恶性循环,这就是过度精神防御机制启动的后果。精神防御机制是一种本能,过度精神防御机制疑也是一种本能。
第三点心理失衡我们以后会讲到,现在我们来讲第一点,大脑的本能性。精神防御机制也是属于一种本能,不过精神防御机制是人的精神上的防御,而精神跟人的语言、教育一样是属于人的社会属性。
而大脑的本能性,讲的是大脑的自然属性下的本能。例如,人跟动物都有的遇见老虎都会恐惧,这就是自然属性下的本能。它像是人社会属性的起点,初级阶段。生物进化角度看,是先有人的自然属性,然后再有人的社会属性。
大脑的本能性,就是大脑在自然属性下的本能。抑郁症的暗能量——‘道’就是属于大脑的本能性。具体来说,‘道’是属于大脑一种生发能量。承载‘道’的物质结构是比较安静的运行着。它按照生物结构的运行逻辑,默默地推动着抑郁等病症的发生发展。从这可以看出,‘道’似乎更像一种程序性的能量。而光能量的作用是为解决问题提供能量。当我们偏离常态状态,作为解决问题窗口的精神世界,就会去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抑郁症的暗能量——‘道’是如何推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的呢?我们之前讲过,当我们经历了不愉快事件,我们就会产生一些消极情感,这些情感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而是被冲刷到潜意识的蓄水池里。所以说一件事的本身对我们来说影响不大,影响最大的是这件事引发的消极情感,而这些消极情感最后会影响到我们扭曲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因为这时候我们已经戴上了有色眼镜。
消极情感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疑是推动抑郁症的根本能量,而精神防御机制是帮凶。那么,抑郁症的暗能量——‘道’扮演什么角色?它我的回答是编织者的角色。也就是说,‘道’给具有编织者角色的物质结构提供能量。此后用‘道’指代相应的具有编织者角色的物质结构和为编织者角色所提供的能量。
‘道‘是声息的存在着,运行着。现在我们就举个现实的例子。当我们出现焦虑、恐惧、惊慌、情绪化等心理失衡状态时,我们都会本能的去解决问问题,寻求解脱。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时,我们会启动精神防御机制,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虽然它在帮倒忙。当然,我们有时候也会暂时脱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情境,我们会有时间面对着自我。这个时候我们精神防御机制是没有启动的。
可是我们需要去解决问题,怎么办?我们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就像口渴了,我们就会去找水喝,这也是我们比较原始的本能。我们会去搜寻答案,会去寻求帮助,会去看书交流,也会运动,去听音乐,去旅游等等。
人出现了心理失衡(人出现了负面状态),意味着我们存储的消极情感已经很多了,潜意识的蓄水池已经很满了。这些消极情感已经渗透到我们认知层面,左右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换句话说,我们出现抑郁症状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时候抑郁症的暗能量——‘道’就开始成为编织者角色。在前期‘道’大概只是运作潜意识消极情感的存储。当我们日常生活感到焦虑、痛苦、恐惧等症状后,我们去寻求答案,来帮助自己缓解或是消除这些消极情感带来困扰。我们任何应对心理失衡症状都会给我们留下痕迹。
我们选择运动,那么可能就是选择了中性心理能量词汇,如坚韧,意志等。如果我们去看佛经等书籍,那么可能就是选择了,收缩性心理能量词汇例,如压制,抑制等。如果我们选择在深山中大喊等发泄方式,那么我们可能就选择了扩张心理能量词汇,如自信、所不能等。
如果最后我们选择了读佛经、哲学之类的书,我们会感受到精神世界中声的战争都偃旗息鼓了,我们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安适。这效果确实很不,帮助我们缓解了心理不适,让我们心灵疲乏的自己感受到一丝快乐。于是,每当心理状态出现了失衡,我们就去读哲学,去读佛经之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