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抑郁的痕迹 > 第15章 性本能对人的影响

第15章 性本能对人的影响(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我们知道潜意识是指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性本能是指人们追求一切快乐欲望,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能量来源。

潜意识、性本能的概念内涵其实相差不大,如果从广义角度去看性本能概念内涵,其实性本能也可以代表人一切心理和行为动力源泉。换句话说,潜意识、性本能、性本能冲动(力比多)都可以是一种内涵。而我更倾向用性本能冲动来阐述性本能对人的影响。

性本能不是动物学种关于繁殖的本能,而是指人的一种原始性冲动(力比多),是人一切心理和行为的能量源泉。佛洛依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提出人有五个时期,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每个时期都有与性有关的矛盾冲突需要解决,人格的差异与个人早期发展的性冲突解决的方式有关。如果某一时期的矛盾没有顺利解决,性的需求没有满足或过度满足,儿童就会在以后保持这个时期的某些行为,即停滞现象。这跟新精神分析学派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很像。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即婴儿前期、婴儿后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后期。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也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童年期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如果童年期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力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能。当儿童没有形成这种勤奋感,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引起他们对成为社会有用成员的能力丧失而导形成自卑感。

之所以提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是因为佛洛依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还有待商榷,不过关于人的停滞现象这概念确实存在的。如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一样,人的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矛盾冲突,当每个阶段矛盾冲突顺利解决,人也就会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不能解决那么这个未能解决的矛盾冲突,那么这个矛盾冲突隐含的观念和行为举止就会停留。

那么关于性本能冲动对于人的影响会是什么?性本能冲动包括性和一切不合理的欲望等。在这一章,我们单纯探讨性和性的能量。对于性,我们几乎都是谈性色变。现在社会人们可能会对性持开放包容态度,可是那种传统的道德观念依然是根深蒂固。性对于道德感强的人眼里可能是邪恶的,不被允许的。

如果说这些道德感强的人,接触了性或是与银行相关的东西,那么对人影响是很大的。为什么会产生影响,是因为社会,父母,老师身边的大部分人对于性的态度大都是避之不及或是冷处理。或者说社会上的对于性容忍度不高,电视剧的情节对于性都是持负面评价,新闻媒体等对于性有关新闻进行批判,父母对于性的内容和谈恋爱持否定态度,老师对于性的沉默等,都会让人觉得性是一种罪恶。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旦性与人关联上,人们的刻板印象就会觉得这人轻浮,随便,生活不检点,败坏社会风气……哪怕这人是真的没去做,只要是嘴里涉及到性,都会遭到口诛笔伐。

从生活现实就可以看出道德对于性并是不那么宽容。一旦我们在生活中涉及到跟性有关的事情可能都会遭受道德审判。道德审判的启动,对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的。因为性是罪恶的,会受到指责的,那么道德审判的可能后果之一就是会产生兴奋、惊慌、恐惧、自我否定、情绪化等。

兴奋、惊慌是最开始体验到的,兴奋是性吸引,而惊慌类似做贼心虚,两者融合就是心悸的感觉。如果说这人自尊心高,对自我要求高,那么当接触性有关的事后,会进行评价。评价的后果就是会产生预想着被人指责,进而产生恐惧,自我评价低。当产生恐惧后,会与人保持距离,因为害怕别人发现自己接触到了性,加上会认为自己不干净而导致自我评价低,自我否定。

所有这些就会如同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到的那样,这些矛盾冲突未解决就会影响到以后的人生。而事实上,在青少年的年龄,由于认知、道德、情感稳定都在成型过程中,大部分人的知识经验都法提供解决路径。

以后人的生活便会在这些扭曲认知、道德审判、消极情感元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精神防御、三次精神防御等演绎进化。最后,人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症状。

我记得在报纸上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小女孩意间看了有关性内容的电影,最后她变了一个人,整天沉默不语。这就是人在性是罪恶的,不干净的认知下,道德对其行为审判后产生的负面认知,消极情感的后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