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抑郁患者如何看待生活(第1 / 1页)
我们之前提到过教育,社会是功利性的,所以教育也多多少少带着这种色彩。功利性追求的是高效,这跟我们大脑进化规律相似。我们被填鸭式教育,打压式教育等,这种方式机械高效的,很符合社会功利性。
正如大脑自然进化追求的高效率是以牺牲了精确性为代价一样,功利性教育方式追求高效,却牺牲了学生的自我。
在家里,家人要你怎么做就怎么做,你有提出质疑,那么就会认为你在故意捣乱等而受到责难,甚至打骂。父母在家庭的核心地位不容小孩子来挑战,大人是不会有的,即使了大人们都很难去坦诚跟孩子承认误。于是,我们成了不会交流,不会思考,只知道按照家人要求去做。大人的这种行为,其实也是源于社会的功利性导致。这种功利性最后也传导到家庭教育中。
大人们生活不易,如果在社会中犯了,大都不会遭受同情,而是会遭受惩罚。有时甚至还会受到领导的批评辱骂,周围人的嘲笑奚落。更重要的是,犯会让这些大人们觉得自己威信降低,影响力会下降,他人评价降低,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会受到口诛笔伐,乃至判刑坐牢,这样大人们就难以生存了。
在学校学习,我们不需要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们只要记住答案就好了。我们只要做对题目,学习过程不重要。我们一开始就是啥也不会的小白,等从学校毕业出来,我们依然还是啥也不会的小白。我们整个学习生活被操控着,学习生活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们活生生的一个人,最终成为了一个没有主观能性的作答机器。
其实,抑郁症患者大多数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主观能动性。抑郁症患者很难去跟人沟通交流,很难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对一些事的看法。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就是听之任之。可能有时候一开始也会如同那只被拴着的小象一样在挣扎,表达愤怒,到后来的不情愿,直到最后这些抵触都吞到肚子里,默不作声。闷葫芦一样的行为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
抑郁症患者在情感上是有损伤的。特别是在家庭环境中,情感损伤不是某一时刻发生的,而是日积月累的。与家人之间的一次误会,一次争吵,自己一次特别经历等,都会给负面情感加分,如果不及时疏解,就有可能在心里撒下抑郁的种子。抑郁的种子大多是在小时候就种下了,经过一段时间潜伏生长,最后长成参天大树,影响人的状态并带来各种症状。
抑郁症患者是自我中心的人。由于抑郁患者得到的家人的情感反馈是负面的,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体验着自己的糟糕情绪。他们在关注这家人的所作所为以及自己与之对应的情感体验。这时候,他们就把自己困在自我的世界里。
自我中心一方面意味着,这个人很自我很自私幼稚,但是从心理角度看,恰恰是因为他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结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结果就是类似录音机里的磁带卡了,因此那声音就一直停留在情感没有满足的状态——自我中心。
小时候,我们的认识经验是有限的,我们很多时候都法理解家人的所作所为。特别是与家人沟通不畅,或是家人表现冷漠和情绪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带着家人给予的负面情感,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然后再去理解周围的人和事。最后形成了从一个自己角度出发去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
这看起来似乎没啥毛病,可是我们可以仔细思考一下就会感觉但问题所在。天呐!抑郁症患者是在情感伤口的基础上去看周围的生活和世界。我们觉得抑郁患者们所看到的世界是客观准确的吗?特别是还在生活经验刚起步阶段,在认知不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抑郁症患者的世界就开始与现实生活的世界脱轨了。
抑郁症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建立了一个海市蜃楼般的镜像世界,那个世界上充满着各种痛苦。为什么?一个是因为这个镜像世界是建立在情感伤口之上,另一个就是站在情感伤口之上的角度去看世界是扭曲的,病态的,痛苦的。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最终的结果是给自己情感伤口上撒盐。抑郁症患者就此卷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人就像是被吸进了黑洞,一个没有光的漩涡之中。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事实上,着还没完。我们人是生活在人群之中,社会生活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世界,而是全部人参与的世界。当抑郁症患者们因为在镜像环境中感受到的痛苦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本能反应,如恐惧、情绪化、甚至易怒等症状时,他们宣泄的对象是其他人。很多时候,承载着抑郁症患者们的情绪压力的,是他们的家人。此外,也还有社会上的人。
就像刚才提到的,成年人的世界是不易的。社会是讲求功利的。在现实生活里,一切破坏社会秩序,影响集体,个人利益时,都是会受到反击的。于是我们可以想象抑郁症患者的处境,在现实世界里会是多么糟糕。抑郁患者们在里外夹击之下,只会陷入更糟糕境地,这个黑洞会越来越大,直至把自己吞噬。
当然现实社会中也有人会给予善意,但是总体上来说,有几个反击就够他们受得了,何况有时候还不止。这从人的本能来说都是可以解释的。如果我们看到就会感到不自在的焦虑或者被人莫名其妙的怒火喷了一身?我们很难做到不做回应。做出回应,是人的一种本能性自我保护行为,就像手碰到火会自动收回来一样。
抑郁症患者们的情感水平,认知水平等都被限定在较低层次。因为自从抑郁种子的种下,抑郁患者们的情感是处于拒绝的状态。这是最低的情感状态,好似一株枯萎的玫瑰。很多时候抑郁患者们处在黑洞漩涡中很难抽离,他们建立了一个自我中心的镜像世界,固若金汤,牢不可破。他们情感是枯竭的,认知水平是固定在这个世界的规则中的。这样低水平的情感和认知,怎么能正确认识这个现实世界呢?
什么样的世界是现实世界?这个答案是多种的。不过归根到底是两种,一种是主观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另一种是客观感受到的世界。
主观感受到的世界是建立在自我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这种世界不能说,只能说容易出。因为这是一个从我到现实世界的具有方向性的,是从我到它的过程。一个人的感觉感受是受他的认知等多方面影响的。如果说一个人的三观是正的,有学识的,情绪稳定的等,那么他主观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大多八九不离十。如果说跟抑郁一样存在情感伤口,那么这种主观感受就存在偏差了。
同理,客观感受到的世界,则是从现实世界到我的过程,是一个从它到我的过程。当我们通过观察学习,对于客观的现实世界有高质量把握后,再投射于人的精神世界形成一个与现实生活环境高度重合的镜像世界,这样的世界是客观的。这种如果个人去努力观察学习建构,那么认识到的这个世界是客观的。反过来,如果觉得所谓,那么认识到的现实环境就有了主观的成分,失去了准确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从它到我,构建一个客观的现实世界。因为只有观察学习,才能够把握现实生活环境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的认识不会随人的主观性而波动,它能够让人正确认识并去理解自己身边周围的人和事。我们不需要认同现实生活发生的一切,但是我们可以允许它们发生。正确的认知有利于人的情感和情绪的稳定。
把握了现实环境的客观性,才能在人生的乘风破浪中,知己知彼,行稳致远。大自然看似一片美丽祥和,可是里面其实到处充满着大自然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人的社会环境说到底也是大自然在人的心理投射,它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是这一部分,在人的所认识的现实生活世界中。
客观的认识自己所处的现实生活环境,不单单是吸收书本知识那么简单,自己更应该通过主动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建立一个宏观上的客观现实世界(接受并理解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而做到这些又需要自己去培养一个情感稳定积极的人格。
在这个客观的现实世界中,我们要去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努力去接纳情感,保持情感流动。生活中可能回发生一些糟糕的事,会影响我们情感状态。不过,我们可以先去接纳它们,允许它们发生,然后再去看看它们发生的运行逻辑。这是我们远离抑郁,正确认识生活应该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