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下课【粽子节加更】(第2 / 7页)
好,相信看到这里,虽然只有两个关键词,但对于姚广孝特训内容的理学工夫论方面,大多数理解能力和学识水平处于中位数的穿越者已经懵了。
但是前世作为省级优秀高校教师的姜星火却没有,因为非常善于学习理解的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理学工夫论最核心、最精髓的部分。
程颐基于‘敬’和‘集义’,认为学工夫在于“进学则在致知”,而朱熹这人,你甭管后世怎么评价他,但单说做学问,尤其是给理学的理论殿堂的最后那几块砖瓦补上,把外面的彩绘描的漂亮,其人确实做的不。
朱熹对集义与程颐所言“致知穷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辨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敬’是道德精神的持续涵养与提高,‘集义’则是道德行为的践履与累积,在这里,‘敬’与‘集义’互渗融通、相辅相成,所谓“敬义夹持,循环端”。
——好一个“敬义夹持,循环端”!
不明白这八个字不要紧,当时姜星火也不理解,但姜星火前几天的时候,又翻了翻陆九渊的理论,他的脑海里,却是直接划过了一道明亮比的闪电。
在那一刹那,姜星火悟了。
因为他终于明白这八个字,如果没有他的干预,再过上百年会演变成什么。
“知行合一,以致良知”!
“敬义夹持,循环端”换言之就是“知行夹持,循环端”,再加上“以致良知”。
【知行夹持,循环端,以致良知】
当这后十二字真言凑齐的时候,姜星火终于拿到了能在这个世界,从理学理论中阐释,并且能完美对抗理学工夫论的神兵利器。
翻译翻译这十二字真言什么意思?
何谓‘知’?调查也!
何谓‘行’?实践也!
换句话说,那就是调查与实践相结合,反复循环,最终达到真理。
这就是他姜星火的‘工夫论’。
——————
必要的回忆杀结束。
回到当下,姜星火等士子们停止了讨论,方才缓缓开口诱导道。
“你们有没有想过,其实‘敬’和‘集义’,不见得一定是二分的?”
见众人一片茫然,骑驴士子郑汉卿平日里看的书多些,此时却是开口说道:“陆九渊曾言:敬此理也,义亦此理也.此吾之本心,国师莫非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