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永乐变法【求月票!】(第2 / 4页)
而且对官员的优劣考评,也是根据他们完成事务的效率。
并且道衍还由言之凿凿地引用了所谓的圣人之学的体悟,来了个“优劣危机,用停成御”的八字口诀,用以量身定制各部门的考成目标。
胡广琢磨了一下,竟然还真发现,道衍这所谓来自圣人之学的八字口诀,挺他娘的有道理?
清晰易学,突出一个简单好上手。
变法八策里,摊役入亩、化肥、大明国债、增加礼部职权这些事情,胡广知道。
但剩下的诸如调整科举内容、推行税制改革、圣王之学、民族国家概念云云.胡广就完全不了解了。
朱高炽清了清嗓子,胡广也来不及细看,又囫囵翻了翻后面的内容,就赶紧递给了后面的杨荣。
等到几人都传阅完毕,这封保密级别堪称绝密的奏折又回到了朱棣的手里。
朱棣单手拿着厚厚的奏折,在另一只手的手心拍了拍,继而问道:“众卿既然已经都看过了,不妨说说自己的建议呢?”
“炽儿,你替他们开个头。”
朱高炽心中咯噔一下,他本以为父皇不会逼自己表态,但没想到父皇的话锋直接转向了他。
朱高炽不由得在心底叹了口气——这种事根本不需要讨论啊!
朱高炽心知肚明,自己是不适宜参与此事的,因为这不仅牵扯到国家根本,而且会得罪一大批自己潜在的政治支持者,也就是士绅阶层。
而改革这种事,一般来讲也都没什么好下场,最终结果可能就是改革派和守旧派两败俱伤,甚至国家元气大伤。
朱高炽的政治嗅觉足够敏锐,事实上,朱高炽每节课一路听下来,就已经知道改革之事,已然是不可避免了。
当然了.很多事实上的改革动作,包括摊役入亩、大明国债、增加礼部职权这些事,都已经在做了,只是没有大张旗鼓地冠以改革的名号,也没有梳理成为系统性地改革思路。
而且,这件事注定会随着姜星火出狱时间的迫近,愈发迫在眉睫。
但是朱高炽万万没想到,道衍竟然会动手的这么急。
甚至于,都没等到姜星火的最后一节课,道衍就已经准备齐全给父皇上奏折了。
按理说,不应该等姜星火出狱后,让姜星火与父皇当面奏对吗?
但朱高炽却旋即醒悟。
这里面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道衍认为姜星火在朝中的资历、岁数、能力,还不足以作为改革的旗手,隐藏在幕后指挥或许更好.这里倒是没有瞧不起姜星火的意思,而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来讲,姜星火现在在世人眼里的政治条件,确实差了“亿点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