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国运论》(第2 / 5页)
毕竟,朱高煦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学生,其人勇武有余,谋略不足,又对自己信任有加,显然是姜星火改造大明时可以用来当做急先锋的人才。
而有了朱高煦这一重身份,很多事情,也就好办了。
当然,福兮祸所伏,主动用朱高煦来推动出狱后改造大明的计划,也就意味着朱高煦相关的因果,譬如连南京市井中都传的沸沸扬扬的“争储”,自己也得跟着一并担下来。
在姜星火看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除了朱高煦、李景隆,还能信任或者倚重谁呢?
至于出狱后要做的事情,姜星火也确实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计划。
这是一笔交易。
大明帝国高层需要姜星火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见识,来增强国力。
姜星火需要利用大明帝国高层的短视,诱之以利,同时逐步推进社会的改造。
如何改造一个陈旧、惯性严重的农业社会?
姜星火认为,出狱后要重点着手于两点上。
第一点,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的第一步,当然不是直接上屠龙术。
而是先将水搅浑。
什么叫将水搅浑?那就是在思想层面上,把后世各种学说都拿出来散播,思想这种东西,尤其是程朱理学这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最怕的就是质疑。
只要有了质疑,大明朝廷又不管,各式各样的思想蔓延开来,很快就会成了百家争鸣的格局。
如此一来,原本100个人里,有99个人信程朱理学,现在变成了有50个人又跑去信别的思想了,哪怕程朱理学依旧占据着相对优势的统治地位,依然会被极大地动摇。
解放思想的第二步,则是只要程朱理学的地位动摇了,姜星火就可以琢磨推出一套适合当下大明的、可以替代程朱理学、有助于发展科学的“新学”。
程朱理学倒也不必赶尽杀绝,否则便是矫枉过正了,在姜星火的思考中,只需要让它跌落神坛,从原本的统治地位变成大明主流思想之一,就够了。
而有助于发展科学的“新学”兴起,代替程朱理学成为大明的主流思想,那么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近代的科学和数学这些催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学科,自然就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否则在程朱理学思想的统治下,何谈发展科学?
第二点,解放并发展生产力。
光谈思想不谈实践,那就是耍流氓。
解放思想需要与解放生产力同步进行,方能起到效果。
否则光说发展科学,朝野百姓看不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谁信你?
那么根据姜星火前世看到的数穿越的前辈经验,发展科学,是不是自己狂点科技树,把什么蒸汽机、燧发枪、滑膛炮、火车、轮船、铁路、车床.都整出来就完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