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国师 > 第161章 夏原吉的迷惑

第161章 夏原吉的迷惑(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首先,实际上,买了大明国债的普通老百姓也许并没有遗赠动机,因为可能他们没有子女.或者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子女的事情。因此当朝廷采用国债替代征税时,普通老百姓便不会将国债留给后代让其用于应付未来税收负担的增加。

相反,由于偿还大明国债本息所需增加的税收要在他死后才开征,因而他所要承担的税收负担的现值下降,相当于他当前的财富会增加,因而普通老百姓当期的消费支出完全可能会随之而增加。”

姜星火又在地面上写了六个字。

——边际消费倾向。

接着,他解释道:“意思就是,老百姓手里每增加或减少一文钱铜板的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换句话说,就是有钱没钱时不同的消费选择。”

见两人都表示能听懂。

姜星火继续道:“其次,支撑等价定理的假设是朝廷对每个普通老百姓减少税收负担的数额相同,并且每个普通老百姓的边际消费倾向没有差异。但实际上对每个普通老百姓来说,大明朝廷税收减少的数额不可能相同,并且每个普通老百姓之间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差异。”

怕光说他们听不懂,姜星火继续用刚才的例子,稍加改动来解释。

“还是刚才100文国债的例子,为了方便说明,假定大明朝廷减税政策的受益者为全天下老百姓的一半,受益者当期税收负担减少200文铜钱,这个是跟之前的例子不一样的改动。”

“那么大明国债持有者与税收负担承担者范围的不一致性,以及同为大明国债持有者、税收负担承担者,其大明国债持有比例与税收负担承担比例的不一致性,使社会资源【从税收负担不变的老百姓转移到了税收负担减少的老百姓】手中。”

“等等等!”

朱高煦连忙打断。

“什么意思?姜先生能举例子吗?”

姜星火善解人意地满足了学生的要求。

“意思就是,甲乙同样是村中富户,但甲的家里钱多,乙的家里钱少。”

“那么同样是买大明国债,同样是减税,家底子厚实的甲买得起相当于乙2倍的大明国债,那么是不是甲的大明国债持有比例比乙要高?”

朱高煦点头。

“同样是减税,如果乙买的大明国债花的钱,与减少缴纳赋税的钱相同,乙的税收负担是不是不变?”

朱高煦再点头。

“那么对于甲来说,买了相当于乙2倍的大明国债,扣除其中的一半花费,抵掉了减税.就相当于甲把今年减税的钱用来买了跟乙一样的大明国债,而因为家里有钱,他又多买了一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