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国师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吏治

第四百四十七章 吏治(第5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金忠站在旁边,根本不敢说话。

这是他主动出击的回合,但既然是要分走吏部的权力,自然是不能说的太露,可如今被皇帝直接点出来,那么他干脆承认肯定是不行的。

“讲。”

而姜星火提出的京察三分的办法,显然是符合朱棣的制衡之术的,只要姜星火能给他找到理论依据,其他人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谁敢质疑?

“好,朕意已决,今年年底就重启京察。”

蹇义作为事实上的六部尚书之首,此时自然是要维护自己部门利益的,而不是唯唯诺诺不敢说话。

新官上任三把火,朱棣这个新皇帝,自然也得烧上这么几次火,再正常不过了。

“空印案。”

金忠的态度坚定,反观蹇义,他是真的不甘心啊。

“从空印案到现在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官员的懈怠以及对审查制度的消极对抗,是不避免的,这从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就开始了,这不是靠杀人能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很多官员的认知里,考成法还是皇帝刚登基脑子一热,想整顿一下吏治,只要消极对抗,没几年就自动偃旗息鼓了。

在姜星火前世,张居正改革正是通过考成法的推行,才保证了大明这台锈迹斑斑的国家机器重新恢复正常运行,对于万历初期长达十年的各项革新,都起到强有力的推动和保证作用。

“哈哈哈哈.”

因为在朱棣看来,有一万个理由,都不如好好整治这群士绅文官来的舒服

朱棣没说话,但皇帝的嘴替金忠说话了。

蹇义接下来说的话,就比较难听了,甚至可以说是当着皇帝的面,在攻击姜星火。

如果让京察也走这种模式,显然对于皇权这个“裁判”来说,是最有利的权力结构。

毕竟蹇义作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是没道理跟姜星火达成一致的,而且锦衣卫始终保持着对朝中重臣的关注,也没有发现两人私下里有什么交集。

你跟皇帝说弊端,说传统,这些都没意义,皇帝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皇权。

朱棣看向蹇义和姜星火:“那么,伱们就回去好好准备吧,记住,时间可不多了,半月为期,先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届时,朕会亲自来看的!”

“考成法的目的就在于,让任何官员的公务活动,亦必一一有记录可凭,政绩可考,优劣可核,并据此接受稽查。人有专任、案有专责,事有时效,起讫清楚,处理过程和结果清晰,就会使得一切都在规章制度的范围内运作,如此才不会出现各衙门互相踢皮球,敷衍塞责以至于拖沓搁置的情况,而一旦没有人核查,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不了了之。”

朱棣闻言,不禁来了兴致:“这么说来,国师是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了?”

显然朱棣并没有减少对姜星火日常行动的关注,而几位大臣也都跟着听着,这都是堂皇王道,倒也没什么好质疑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