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素王解惑,老子成圣(第5 / 6页)
洛言深深躬身回礼,“诸位安康。”
复指着李耳说道:“诸位,这是伯阳公,大贤之人,素王所言圣贤,不过如此了!”
整个殿中仿佛静了一瞬。
圣贤?
这是何等的赞誉啊!
礼不可废,尤其是在洛国学宫之中,众人不论心中如何想,但还是齐声道:“伯阳公,愿您安康如意!”
随着李耳回礼,所有人都有些观望着这位被太子言称作圣贤的老人,所有望着李耳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被他的眼睛所吸引。
他的眼如山如海,他的气质却柔而坚韧。
真是不凡呐,所有人心中暗道。
洛言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李耳将所有人折服的场景。
待两人坐下,立刻就有学子起身向着李耳问道:“伯阳公,您是国君和太子所邀请来的圣贤,想必是有德行的人了,不知您对于德行如何看呢?”
德行是《洛语之中着重阐述的,洛休认为国家想要强大是很简单的,但是国家强大的同时让子民喜乐安康,就要依靠德行的力量。
律法的制定是为了让所有人有德,所以要惩罚那些德的人,表彰那些有德的人。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德的人,就是重中之重,所以他向李耳询问如何做有德之人,这不是为难,而是真的想要询问。
李耳神情未曾变过,平静道:“崇高的德行就像是水,有利于万物却不与万物争斗。”
上善若水!
这是一种从未听过的论调,但随着李耳的阐述,学宫众人发现自己轻而易举的就被说服。
因为这种理念,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论何人,只要听到,就会觉得其中蕴含着真理。
这就是《道德经最强的一个地方,它的语言是具有说服的美感的。
又是一个学子起身问道:“伯阳公,您是圣贤,那圣贤应该如何做呢?”
李耳回道:“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善良的之所以善良,是因为不善的存在。
圣贤的存在,是因为不贤之人的存在,若是没有不贤之人,则人人皆是圣贤,不要过于推崇贤能之人,这是不符合天地至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