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封官(第2 / 6页)
谢迁、刘健几人捋着胡须,对视一眼,眯起眼睛重新看向他。
而弘治,则是皱起了眉头。
见没人说话,江宁理了理思绪,接着道:
“草民昨日之言,非是因为土地兼并,使得生民百姓流离失所,只得苟延残喘于豪门富绅之下。
等到真的了活路,只能选择造反。
而海外物产还算丰盈,若是大明主动开海,便可引得部分百姓出海贸易。
非但他们有了新的出路,外面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入我朝,大明的国力也必然能再更进一步。”
龙椅上的弘治听了江宁的一席话,拈着胡须若有所思,似是在细细咀嚼其中的意味。
“简直荒谬!”
突然,谢迁上前几步,锐利的目光直视江宁:
“不说太祖登基之初,便颁布禁海令,由此以为祖制,后世子孙不得擅改。
单论太宗时期七下西洋,靡费甚巨,为此国库都难以支撑。
如何像你说的这般财富充盈,国力大涨。
再者,沿海倭乱海盗将百姓搅得苦不堪言,若是开海,你是叫我朝百姓白白去送死吗?”
话语步步紧逼,直接把江宁的建言打落尘埃,贬得一文不值。
这时,弘治直接挥手打断道:
“好了,谢卿不必如此介怀。江宁的建言本意是好的,都是为了我大明百姓。
至于其中所思所量,日后再议。”
显然,他是不打算深究这个话题了。
江宁也能理解。
毕竟这是大明的基本国策,想要更改没那么容易。
而且除了朝堂,江南那帮子士绅,也是重要阻碍之一。
这时,弘治将目光投向桌上的一份折子,道:
“北方鞑靼将兵三千众,入寇我朝,袭击边境。江宁,以你之见,该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