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情,是最好的陪伴(第3 / 5页)
小心脏突突的,不知道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不知道我的决定对不对。想等一个回复,又害怕等来什么,到单位以后趴着埋头听歌。突然微信消息“噔”一声,欣喜又期待。
“今天日子特殊哈”……
先是开心,因为她懂;随之难过,因为我懂。她懂我的言外之意,我懂她的欲言又止。这是我们之间独有的默契!
今年七夕,开始流行“孤寡蛙”和“不孤鸟”。我也紧跟潮流,把头像换成布谷鸟,网名改成布谷鸟,开始了“骚操作”。
“您好,在吗?我是你朋友给你点的七夕布谷鸟,我要开始叫了!”
“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不孤”
……
她大抵是觉得聊吧,没有回复,剩我一个人“尬”在聊天界面。我怕把头像网名恢复得太早,她没有看到“效果”。又怕没有及时恢复,她会把我当成“陌生人”,再次删掉。555,我太难了!
今年教师节,没有约她,准备的礼物也暂存了。
“下雨辽~”
“努力加餐!勿念。”
……她回复的留言,令我不得不下意识感叹:不愧是语文老师,说话文绉绉的……努力加餐?!
我!看!不!懂!
不过就字面意思,我还是很惊喜的,她怎么知道我没有好好吃饭?!奈打开百度百科,查了一下释义,也差不多,“谓尽量多进饮食。多为慰劝保重身体之辞。”
即便了解“勿念”的含义,也犯了强迫症,顺手查了一下。因为是她说的,生怕有什么引申义,自己不懂。结果还挺出乎意料的。
“勿念,意思是不要牵挂。勿念包含非常深厚的感情,一方面是让对方不要担心,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对对方的想念。通常出现在信件上,指某个人对对方感情深厚,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分别,不希望对方太过于沉迷思念之苦,于是写信末尾都会写上勿念。也算是一种嘱咐,让对方不要因为短暂的别离而忧伤,不要对自己太思念造成身体有所损伤。”
看过解释,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勿念”是句情话。之后啊,便把自己的游戏名字改成了“伊说勿念”。她说,勿念。
可能是看了小学老师们的朋友圈?忘记了。只知道好像大家都在用“美篇”,我也下载了下来。八卦的搜索着“五中”,确实可以搜到,也看到了不少老师。其实也看到她的了。
从这里点进去那里,从那里返回到这里,就这样不停地翻找着。想恶补一下,毕业后的那四年,她的轮廓。
确实收获不小。有开党员会的照片、有做志愿者的照片、有出差培训的照片,和两年前的聊天记录也对上了号。
是大学毕业前夕的那场暴雨,借打雷关心她“下班注意安全”,她说“我放假了,在上海培训”,和美篇里的一篇帖子对应上了。
那一天,是她们为期五天培训活动的第二天。她穿着纯黑色长裙,斜背蓝色包包,胸前挂着“参会证”。她又换了短发,染了靛色。即便长裙上任何图案点缀,也毫不显得朴素。即便是28位老师的大合照,也可以一秒找寻到她。
这样身处异地,收到熟悉的我发来熟悉的短信,她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呢?会不会顺口向身边老师“显摆”一下,这份多年过去仍然如一的“爱意”呢?自我感觉挺良好的,时刻地的喜欢着、陪伴着、思念着。
翻着翻着,翻到了近几年的教师节。看着文章里插入的照片,我淦!!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