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阁逻凤的选择(第4 / 4页)
尤其是领兵的罗姓将领,身上的气势不单骇人,且给人摸不透之感。
再捋顺一下大渡水到泸水这千里间的这几次用兵手段,全都出乎人的预料。
颇有唐人立国之初位列凌烟阁的卫国公李靖的行兵之风。
如此狡诈狠厉之人,绝对不会缘故拒绝我们的谈和。
这一次不成,应该继续派人过去,不然…”
“不然什么不然,别人说什么你信什么?”实在听不下去的大将军段俭魏双目一瞪,怒声继续道:“居然被一个年岁二十左右的卑鄙小人的气势所震慑,你不配为南诏的清清官。”
杨开升虽然话没说完,但并不影响他对此事的态度与意见。
最难说出口的这些话已经说出来,杨开升只感一阵轻松。
他做到了清清官应有的责任,至于段俭魏的咆哮,根本不放在心上。
甚至是阁逻凤做出如何选择,他都不会再劝上一句。
当初与唐人翻脸时他便不同意,将爨氏之地谋夺过来,已经是南诏的极限。
夺过来的土地再多,没有人去经营,也全然用,说丢就会丢掉。
这种每获一处就把人全都迁走的法子根本就不行不通。
但大王性子刚愎,且又表面仁义,实则心胸狭窄。
愿听便听,不听那便罢了,谁来坐在大王的位置上,都离不开他们几大姓。
阁逻凤虽不是段俭魏那般气愤,但心里也是有些不痛快。
如果唐人真有那种要人命的法子,还会滞停于泸水那么久?
“杨清平官也是好意,段将军不可恼怒。”
先是假模假样的劝了一句,阁逻凤脸色一正道:“唐人既然不接受谈和,那便就此作罢。大将军再整兵五万,随时应对唐人。”
将目光再次看向杨开升,阁逻凤歉意地笑了笑,“刚回来就还要劳烦清清官再走一趟吐蕃。
他们是兄长之国,咱们这边挨了欺负,总不能看着不管。
去求兵过来助阵吧,待再次联兵后,好好与唐人讨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