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泼妇,我在等你变淑女 > 第5章 气氛

第5章 气氛(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陶其悦问:“没遇到啥麻烦吧?”

辛东方说:“多亏柳家与保长是亲戚,而且那个村长人真不。现在要是外人进了村子,村长会向附近负责的警署管理部门报告的,要是那样,肯定是会麻烦的,现在的日本人对各处都管制得很严。”

自从日本侵占了东北以来,部分地区施行组建了“集团部落”,所谓的集团部落,就是把零散村屯合并一起,便于统一监督管理。为断绝东北抗日联军的后勤补给,将抗联根据地与村民隔离开,强制将村民迁移至其中,定量供给粮食,并设立警署部门或日伪治安队严密封锁。一些青壮年被征用劳工,去参加军事防御建设。由此可见,日本人是心虚的,害怕村民们凝聚成一股反抗势力。杀人和强奸之事时有发生,那是在证明着日本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这就好,没事就好,快里边请,喝茶抽烟去。”陶其盛说。

程茂然和袁永涛只是脸上带笑,没有多说什么。

毛驴车上坐着娶新的骆芳和送亲的人。

骆芳更是满面红光,有说有笑,她也像是立了大功一样。

都给相互介绍了。

在客气地寒暄着。

接着,陶其悦吩咐一声放鞭炮,常发就抢过他手里的烟,就把早已准备好的一挂鞭炮点着了,一阵噼里啪啦的清脆响声,欢天喜地的气氛使得久已平静的山村有了几分生动的活跃。

新郎官陶振坤将蒙着红盖头的新娘子柳杏梅搀扶下了毛驴,然后随手把她拦腰抱起,迈步跨过地上洒的五谷杂粮和一个正在燃烧的火盆,在众星捧月下进了洞房。于是,开始了拜花堂,这个经过不必细讲,非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四送入洞房(其实缺房少屋的,就在西屋里,就是洞房了),主持仪式的人是程枫栋。

陶家提前杀猪宰羊,像烟了酒了茶了糖了鸡了鸭了鱼了菜了等项是由伍龙和伍凤这哥俩从县城里用马车给捎带着买回来的。已准备下了几桌丰盛酒席,来招待村子里前来捧场祝贺的人。所写的礼份子在那个年代里也就是块八角的,有的人干脆就带来一张嘴白吃白喝,都不富裕是情有可原的。其实陶家也仅是图个热闹,没想从中能赚多少,再有礼大也不是什么好事,都是礼尚往来的账目,将来别人家有事也得还的。只有伍进福代表一个大家庭写了个二拾元,以伍家的地位和财力来说,也算不得张扬。写礼账的人是孟国安,村里也没几个识文断字的人,有也写不好毛笔字。在礼账桌上摆着文房四宝,还有烟、茶、糖和瓜子,这使得孟国安的身上透着几许儒雅之气了。他正襟危坐在椅子上,手指里夹着个烟卷,正慢慢悠悠地往嘴里送着瓜子,看着熙熙攘攘的人们,心里有着几分得意。他三十多岁的年纪,长相倒也体面。桌前还坐有一中年人,是今天刚到不久一起来的俩连桥,是陶家姑爷之一,就是陶振坤的二姑父缪可言,他是被陶其悦安排在这里收钱的,这两个人有时就聊上几句话,大姑父肖凌甫被安排屋里陪女方男亲了。肖凌甫曾经叫过贾良,因为他是属于过继给一家姓贾人家的,那时是因为家里穷,他兄弟姐妹六个,贾家夫妻俩没儿没女,进贾家时他都十岁了。等他干爹一死,他就理所当然地继承了家产,村里人就都叫他肖凌甫的。在陶其盛在靠山屯做木匠活时,才知道了姐夫的身世。同时嫁到靠山屯的苗汉翔两个姑娘,春雨和秋露虽没跟着回来,但却让敏莹敏芬姐妹俩把礼钱给捎来了。

喜事嘛,对增光道喜的人,也不能斤斤计较。和气生财,自古经典名言,用在这喜事上也是恰当的。

村民们量力而为,是情有可原的。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如同随行就市场一样,尽一份心意。

注(1)“压炕”是一种习俗,用小男孩儿压炕意味着新婚夫妇将来能生小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