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喜事(第1 / 2页)
那少年头一个气喘吁吁地奔向了陶家,在陶家的大门口,正聚集着一群翘首以待的人们。用树枝木杆架起的篱笆墙,也有用石头垒成的一部分,木板钉制的大门两边木桩上,贴有大红双喜字,一根长竹竿上挑起了一挂鞭炮,几个双响也在两边恭候着。在打扫干净的院子里,有一棵二盆粗细的杏树,枝繁叶茂,诱人的红杏压颤了枝头时期已过不久,在高处树枝上还滞留着寥寥可数的几个。一排葡萄架也支起了天然地冰棚,藤蔓上绿叶间缀着一嘟噜一嘟噜尚未成熟到紫红程度的葡萄,一串串碧绿色。就在这杏树和葡萄架下,摆放的条凳和板凳上也坐满了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坐在几张桌子前,在一张桌子上摆放着香烟、茶壶、杯子、糖果、瓜子。三间石砌泥垛的房屋,显得很简陋,房上没有片瓦,是用黄土掺了茅草抹平的。其实,就是整个村庄里除了伍、林、杨三家外再也挑不出一座砖瓦建筑的房舍来,这就算是不的了。在西间房的窗户上也贴有一个醒目的红“囍”字,增添着喜庆的气氛。院套倒不算小,还有两间搁放东西的偏厦子,有猪圈,有驴棚,有狗窝,有鸡窝,也有几席子蔬菜,是茄子辣椒豆角柿子等。
“回来了,新娘子接回来了!”
一个中年妇人忙问:“常发,你说的可是真的吗?你看见了......”
“当......当然了,陶奶奶,振坤叔真把杏梅婶儿接来了,现在大概是过了‘鹊桥’了!去半道上接的人,也回来了!”
妇人双手合十,口中念叨着:“谢天谢地,菩萨保佑。”
“新媳妇来了,快看看去!”
“快出去迎接呀!”
这个好消息,足以让焦虑的人们如释重负。
在人们翘首以盼的目光中,就见有四匹马荡起尘土飞跑而来,到了跟前勒住缰绳,从马上跳下四个年轻人,在他们肩膀上都挎着猎枪,是姚威、冯勉、赵敏笛、钱二黑,在他们腰间还带有猎刀。这四人是去半路上接迎接亲的,来到了村子那个鹊桥上才提前一步回来,报个一切平安顺利,却比一群孩子报信晚了些。
人们个个喜上眉梢,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
知客的陶其悦迎上去,客气地说:“你们一路辛苦了,快把马拴好,进院里抽烟喝茶去。”
冯勉说:“听说倒也顺利,让家里人惦记了。”
陶其悦说:“顺利就好,这是陶家的福气。”
就和平村两户陶氏家庭来说,长辈们似都有着离奇莫测的命运。他爹陶愿诚年轻时就齁喽八喘的,四年前赶毛驴车时车翻了,人被砸成重伤,瘫痪在炕苟延残喘了三个月就撒手人寰了。他母亲毛晓倩也是一身的毛病,老伴儿一死,她忧郁成疾,在头疼病上加病,不堪折磨。有一日就失踪了,人们山上河里的寻找,最后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作为儿子的陶其悦,为此自责难过!他的闺女瑶瑶早已嫁到县城里去了,儿子振宗读书在外。
人群中的陶其盛却显得有些茫然发愣。
“他爹,儿子把媳妇接来了,你咋还发呆了?”邱兰芝似在嗔怪着,却是一脸的笑意。
姚威笑着说:“为了娶儿媳妇,叔这几天都张罗懵圈了。”
赵敏笛说:“要支使儿媳妇了,高兴得都要找不到北了!”
这时陶其盛才回过神来,朝四人笑脸相迎道:“快都把马拴好,屋里请,喝茶抽烟去。”
钱二黑说:“我们是在半路上遇到他们的。”
人们一个个高兴了起来,把四人围在当中问着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