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高兴(第1 / 3页)
日上三竿,这是激动人心而又紧张的时刻。
在村外东边的一个小山坡上,有几个孩子换上了比平时好的衣服,不再给人破衣邋遢的寒酸形象,几个孩子像是在巡逻放哨一样,眺望着东边的远方,目光越过“仙女河”上横跨两岸的“鹊桥”,在水流湍急的河套下坎处有一水转筒车在吱吱呀呀地转动着,不知是谁家在灌溉田地,而挡住视线的则是绵延起伏的一座座高山和一望际的繁茂树林。在他们的手里,拿着木制的刀枪棍棒,只是小孩子的玩具而已。
夏天可以说是一个突飞猛进的季节,一切草木庄稼都在声息中肆忌惮地疯长着,尤其是那夏天的绿色红色,又浓又深,霸占得漫山遍野,虽然是映衬着各种花朵,但事实上却是绿肥红瘦。芳草萋萋,茂密的丛林看上去像一张绿色的巨网笼罩了巍峨壮观的山脉。龙骨山,是猎人和采药人经常光顾的地方。
庄稼绿油油的一片又一片,是五谷杂粮,成群结队的鸟儿在它们的头顶上空时而飞掠而过,是在觊觎憧憬着一个成熟的季节早日到来,那时就有丰盛的食物了。
林子里偶尔会传来几声沙哑的蝉鸣,这里的蝉少得可怜。
苞米穗子长出了长缨。
谷穗子在丰满中渐粗。
各种庄稼都长势良好。
风调雨顺的年景喜人。
这是农户所盼望的,不负辛勤付出。
那个时候,在东北大部分地区是见不到苞米的,这里是伍元祖在外面把苞米种子带回来的,而且要比别的庄稼能打粮食。这里开始种苞米的历史已经有十几年了,苗运昌曾经就在苞米地里驱逐过入侵觅食的山上那群灰猴子,只是在后来他才和猴子们成了朋友的,人畜感情甚是亲密。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幸福的,家家有属于自己的地,没有地主剥削,没有国家征粮纳税,人们善良纯朴,远离了饥寒交迫。在这战火硝烟弥漫的动荡年代,这里就是世外桃源,是外界的人们渴望定居地理想所在。这里的人家也有穷有富,穷的也有温饱保障,富的自然更是衣食忧了。
而这种穷富差距,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快看,他们回来了!新娘子接来了!别看振坤叔平时跟个蔫巴鸡似的,我倒是觉得村子里除了当年的苗运昌外,他是个最有本事的人。”
其中有一个稍大的孩子惊喜地说,并用手指向山弯处,他的另一只手里却拎着一个不适合季节的蝴蝶形状风筝。手工拙劣,但也是五颜六色的。
所有的眼睛都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聚拢过去,目光越过了鹊桥,果然那里出现了一伙子人,已快到了那棵硕大朋系有红布条的老柳树前,男女皆有,其中有八个人骑着高头大马,有四个人是骑马去半路上迎接的。在一头黑毛驴上,坐着一身火炭红衣服的新娘,头上蒙着盖头,要说有凤冠霞帔倒是谈不上,能在贫苦大众里随个大溜就不了,看不到半点儿奢侈和排场来。在步下走着的肯定是新郎官陶振坤了,他牵着驴缰绳。后边还跟有一个驴车,上面坐有男女。离得远,也看不太清楚。这时,顺风飘来了喇叭那悠扬的声音。一只狗跑在了队伍的前头,而那只狗几乎是家喻户晓的陶振坤宠物“黑虎”了,也是一只优秀的猎犬。黑虎在早上挣脱了锁链子,陶家的人也不知道它跑哪里去了,没想到它竟也参加到迎亲的队伍里了。
孩子们是一阵手舞足蹈的欢呼雀跃。
“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