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百日誓师和高考(第1 / 1页)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三年高中匆匆而过,张若溪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辅之以李隽这个外挂,张若溪稳居年级第一,甩第二名二十几分,而且还隐隐有继续涨分的趋势。
转眼间,高考进入倒计时,百日誓师大会也如约来临。为了鼓励高三的学生,动员全体高三师生,学校举办了百日誓师大会暨成人礼,学校提前布置了会场,会场布置了鲤跃龙门以及成人门,两个门之间有数道彩带,彩带上夹着每个班级的集体照。
百日誓师大会当天,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到会场集合,大家搬着自己的凳子,以班级为单位,依次坐好,高三学生坐在中间,高一高二的同学坐在两遍,第一排的同学还举着横幅,横幅上写着鼓励高三的话语,高三组的老师们都穿着黑色制服,跟平常的形象大相径庭。大会第一项是校长讲话,校长也是老生常谈,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同时也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不要放弃,这100天要撑住。接着是是高三全体同学宣誓,这里有领誓人,领誓人带领着高三学子们宣誓,高三学子带着朝气蓬勃的心态和势如破竹的勇气高声宣誓,宣誓自己一定能创造辉煌,一定能实现梦想。一声高过一声的誓言,宣泄了高三生活的劳累,同时也喊出了高三学子的魄力。大会第三项是高三全体教师宣誓,教师们身穿黑色制服,脚蹬黑蛇皮鞋,头发打理的根根分明,由高三年级主任代领宣誓,老师们的誓言表达的是高三全体老师对高三学子们的殷殷期盼和谆谆教诲,表达的是老师们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要想翻过高考这座高山,需要的是全体高三老师和全体高三学子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二者缺一不可。大会第四项是放飞梦想,具体内容就是每个同学都会有一个氢气球,同学们可以用笔将自己得梦想或者对未来的期望写在气球上,然后放飞它,表达的是一定会实现愿望或梦想的美好期望。
全体同学听着校长的口令,三二一,所有人都放开了手中的气球,五颜六色的载满同学们愿望和期望的气球飞满了操场的天空,然后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此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
誓师大会结束之后,枯燥乏味的高三生活还是得继续,最后一百天了,同学们都卯着一股劲冲一把,平常不努力的同学也开始着急了,而有些心态不稳的同学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有些同学已经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打算躺平了。但是张若溪没有收到一点影响,毕竟咱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了,没有一点怕的,就还是正常复习吃饭和李隽讨论数学题以及帮李隽补补语文。
一百天稍纵即逝,很快就到了高考的日子,高考是人生大事,也是社会和国家的大事,所有人都在为高考让路,高考那天会有免费的水和免费的出租,会有警察叔叔给我们保驾护航,会有父母亲人在考场外焦急等候,会有老师陪在考场外面,还有很多很多志愿者在服务我们。
高考当天,张妈妈老早就起床为张若溪做早饭,然后叫张若溪起床吃饭,之后看着时间,提前半小时从家出发去考场。张妈看起来比张若溪还紧张,虽然张妈知道自己的女儿很优秀,一直排名第一,但是还是不能放下担忧的心,又不能表达出担心,害怕影响到张若溪,想了很多,就导致张妈已经几天没睡好觉了,反观张若溪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完全不像一个马上要高考的人,就像现在张妈一直在叮嘱张若溪检查一下准考证、身份证以及考试用品,张若溪则淡定的吃着早饭,抽空回答张妈:“检查过了,我已经检查过N多变了,不放心,您可以再检查一遍。”张妈听到又重新检查过,才坐下等张若溪吃完送她去考场。
考场门外,许多家长迎着烈日,在太阳底下等待着自己的孩子考试,还有许多志愿者帮忙给家长们发水,执勤人员则笔直的站在门口两边,为考试保驾护航,考场周围所有的路段都被封了,整个环境安静极了。因为文理科不在一个考场,所以李隽和张若溪自然不是一个考场,而好朋友王静选择的也是理科,最后,只有张若溪一个人在这个考场。
两天的高考一晃而过,张若溪把自己会的都尽量写完,实在不会的也没办法,她感觉自己写的还是挺好的。考完试半个月答案就可以出来了,到时可以进行估分,大致可以推测自己的分数,具体分数出来后就可以填报志愿了。
高考结束后,学校又组织了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会,给同学们讲解怎么报志愿怎么选专业,还是很贴心的。
高考完之后张若溪就按照计划带着妈妈去旅游了,顺便放松一下,他先带着张妈去了北京天安门看了升旗以及其他有名的景点,然后一路向南,一直玩到云南的大理和海南的沙滩。找我趟旅行玩了差不多快一个月,因为快到出成绩的时候了,母女俩就打道回府了,静等成绩然后报志愿。
出成绩的前一天,首都大学给张若溪打了电话,提前恭喜张若溪是省文科状元,并诚挚的邀请张若溪到他们学校,张若溪很震惊但也表示同意,因为首都大学的教学水平肯定要好很多,而且张若溪要学的法学专业也是国家特色所以选择它可厚非。虽然张若溪之前想去首都政法大学,但是那会儿她并不知道自己可以考这么好,现在有机会进入一流大学,肯定不能放弃这次机会。李隽则是省理科状元,他去了与首都大学并列的华都大学,这所学校比较偏理一点很适合李隽。
志愿填报之后,张若溪和李隽就只需要静等录取通知书就可以了。这些事情搞完了,张若溪想起下个月六号是她的十八岁生日,她打算请朋友来玩,于是去制定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