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青鹿服饰(第2 / 3页)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单论MHLV的财务报表高达两千亿,市值近五千亿美元。
这些夸张的报价令数人趋之若鹜,更是成为了保价品。
但这些工艺Z国做不出来吗?
我们没有这样的高定品牌吗?
当然有,只是国内起步太晚,没有抢占市场先机。而在90年代,人们往往对国外的东西更充满好奇,却忘记了自己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才是真真正正永恒流传。
“小姨,我没开玩笑。”秦昭唇边笑意渐深,从怀里摸出了自己的名片递给她,“我手中有一家停工的服装厂尚缺打理人,如果你有想法,可以给我打电话。”
服装厂?
姚瑶瞪大了眼睛,明显一愣,紧接着脑袋一晕,感觉不可思议。
这孩子才多少岁?
手中居然会有一间服装厂?
“您放心,我没有开玩笑。”秦昭朝她伸出手,微微一笑,“只要你愿意加入我的团队,我自然会给你最好的资源和机会,能让你的才华得到最先限度的开发。”
看着秦昭信誓旦旦地姿态,姚瑶心底一颤。
她从魔都纺织大学年级第一毕业,照理说找一个好工作并不难。但她的理论观念和当时市场上流行的观念相差甚远。在市场经济下,很多服装厂更关注的是服装的热度和时兴,对于服装文化不屑一顾,对于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传统文化的服饰根本打不开任何市场。
可是她坚信,总有一日他们的苏绣也会登上世界舞台。
小镇的生活就像是一曲漫长悠扬的长萧,没有过多的商业气息,更没有匆忙上下班的人们。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能安居乐业。
乘坐着小乌篷船,姚瑶给秦昭介绍了几个身怀绝技的绣娘,她们大多数都已经四五十岁,从未和外界接触过,也从来没有想过靠着自己这门手艺能赚多少钱。可是她们的技艺很明显要比姚瑶更加出众,所绣的花样几乎可以做到以假乱真,栩栩如生。
明明有技术本事,却被永远困在了柴米油盐中,秦昭有些叹然。因为苏绣被重新重视是在06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在其之前,很多身怀绝技的绣娘们因为前途望,而放弃了这一行业,到了之后继承人都寥寥几。
只要事情被提上日程,很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