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出茅庐(第1 / 1页)
列车在韶关站短暂停靠之后又缓缓驶出,李建文心中在想,此次回乡休整之后,什么时候能再次出发呢?摇摇木木的脑袋,想闭眼休息一下,可第一次去小池镇政府报到上班的情形又浮现在眼前!
拿到派遣令以后,李建文不禁茫然了,这张小纸片能给自己带来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呢?自己又能做什么呢。自己除了文化素养还可以之外,并没有任何专业上的优势呀!三年中专,学的是农畜产品加工专业,这在青阳县,可以说屁用都没有!在学校时,有关系的同学中途改换专业,没关系的只好硬扛到底!马上要学以致用了,李建文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本领恐慌与自卑!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对儿子的未来,老父亲也没概念,傻傻地看着陪同办事的伯父!伯父在县城工作,官至农业银行行长。人生经验丰富,官场经验亦十分丰富。在他的操作下,他老婆家的几个内侄与小舅子,连同我的表兄和堂兄堂姐,都被他弄进金融系统工作,而且全都是正式职工,后来都纷纷走上了领导岗位。但在我的工作上,他老人家似乎也帮不上忙,因为他说他已经退二线了,说话不管用了!今天陪我们一起办事,临别时叮嘱了一大堆话!我现在还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当有人向你打听什么事时,你说不知道就完了,自然就没有麻烦!"可惜,我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把这句金玉良言抛到了九霄云外,遇事多言多话,更喜藏否人物,给自己带来了尽的麻烦。真是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隔天,我来到了青阳县小池镇。这小池镇与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一条铁路公路桥飞架南北,是一个典型的通渠枢纽!1998年的大洪水己漫上了长江大堤,抗洪的紧张形势却与对面的九江市相差甚远,这让第一次来到小池镇的我感到惊奇。一江两岸,天壤之别。江南九江市,高楼林立。江北小池镇却是茅沿低小,多是一些红砖瓦房,说明两边的经济实力相差悬殊。
走进小池镇政府大院,让人多少有点失望。这是一个由三栋三层高的楼房围成的小院,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庄严肃穆感,加上进出之人多为上了年纪的乡村干部,不免让人小视。
按照姨父的吩咐,找到当时的张镇长,说明来意后,张镇长让我去找工业办公室里的王老师。没敢多说话,我转头就来到工业办公室,见到室内有个干瘪桔瘦的老头子。
"请问王老师在吗"?
"我就是"。
"我是来报到的,这是我的派谴证"。
王老师上下左右看了我几眼说:"这么年轻,先去化建公司吧!"
"化建公司在哪里?是做什么的?"
"出门坐个麻木吧!他们知道在哪。"说完低头看报纸不再理我。
所谓麻木,是当地的一种人力车。
可怜当年的李建文一下子就懵了,这与脑子里预想过多次的情景完全不一样啊,几句话让人打发了,感觉受到了极大的轻视。没奈何来到大街上,叫了一个麻木,没想到麻木都没听说过这个公司,更别说具体地址了。这时李建文才想起来,那个王老师没给他办任何入职手续,拿什么去报到呢!多年以后,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套路呀!
李建文和麻木说:"你先打听地址,我回去拿个东西″。
没想到再次见到王老师时,他说:“我会打个电话,你尽管去。"
再次出来,那个蹬麻木的己打听到地址,原地正等着,可见他是诚心想做成这笔买卖。
坐上麻木车,人暂时放松下来,但心里却愈发虚了起来,姨父托付的张镇长对他太冷漠了,让初出茅庐的他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