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随顺圣贤教诲,不随顺自己的想法、习气(第1 / 1页)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早上好!
我们开始一起来学习师长讲解教诲的《感应篇。
大家都很熟悉锅漏匠的公案。谛闲老法师跟锅漏匠是小时候的玩伴,中年之后,锅漏匠觉得人生很苦,就找谛老,要出家。谛老觉得他年龄大了,在佛寺里面有很多活要干,而且戒律也比较严格,都要遵照那些作息,怕他受不了。可是锅漏匠坚持要出家,最后,谛老答应他了,不过跟他说:“你既然要出家,那就要听我的。”锅漏匠说:“我一定听你的。”结果谛老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庙,然后就教他一句佛号,念就对了。结果他念了三年,站着就走了,手上还拿了几个现大洋,连后事都不愿意麻烦别人。
他整个修学的过程,很多心境非常值得我们效仿。比如他老实听话。谛老叫他念佛,他连念佛会怎样都没有问,他相信谛老会给他最好的方法。他没有当场要什么结果的急功近利的心,他就是老老实实,没有丝毫的怀疑。
那我们想一想,现在要找这样的学生容不容易?师长也常提到,第一次去拜见李炳南老师的时候,李老师提到三个条件。在修学的路上,比方说我们听经听半年一年,我相信每一个人道理都懂不少了。但是,几句是落在我们的心上,进而付诸实践?这才是我们能得的利益。李炳南老师说,只能听他老人家一个人讲;要看的书,要他老人家同意;以前所学一概不承认。这第三点,把我们的傲慢放下,有傲慢没法修学。
师长之前是跟章嘉大师学习,跟方东美教授学习。章嘉大师是当时的高僧,连跟章嘉大师学习都得放下,不然心里面会留一个印象:我可是章嘉大师的学生。是不是?有这个心态,就随顺习气了,跟人相处,就显得姿态比较高。所以修学,真的要时时观照这一颗心才行。
跟着大德学习尚且要懂得放下,几十年来,都是这些习气把我们搞得乱七八糟的,我们还不肯放下,还不肯随顺圣贤、随顺师长教诲,那这一生修学,只能结个善缘,落个印象,要成就,就不容易了。
所以守这三个原则,效法锅漏匠,最重要的就是老实听话。为什么呢?因为师长是过来人,一看就知道我们在修学的路上最缺什么。听话了,就得利益。
我们现在根基不牢。我们听师长讲扎根,听多久了?可能也几年了。学《弟子规,我记得应该是二○○○年左右师长就在强调了,那我们什么时候才重视三个根的落实呢?师长劝我们五十多年了,结果我们一句都不肯做,真的就对不起老人家了。师长现在最强调的:把儒释道三个根扎好。因果伦理道德,根基一定要稳。我们今天不能保证我们这一生到底能够影响多少人(当然是好的影响),但最起码,我们期许自己是一个好弟子的样子,依教奉行。我们自己不是一个好的弟子,社会大众会认为,师长老人家的学生就这个模样,师长老人家的教诲也有问题。那我们不只落一个没有依教奉行的罪,还加一条,把师长老人家都拖下水了。真的,师长所受的很多毁谤,是因为我们弟子没做好。《弟子规讲,“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能做不好,对圣贤教育、对师长老人家都是一种玷污。人有这种期许志气.才有向上的动力。修学的大根大本就是孝亲尊师。我们为什么。不能精进,不能提升?孝亲尊师的根不足了。这是一个人性德的根本所在。
今天师长劝我们扎好三个根,是对我们这一生慧命大慈大悲的关怀.而且,印光大师在七八十年前,就已经大力倡印《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因为了解到我们没有这个根基,烦恼伏不住。师长讲:“了解因果规律,人不敢作恶。”因为了解到连起心动念都有因果,起一个恶念,就感恶果来了。
我们学君子、学贤人、学圣人,这是有志气的人、自爱的人,不希望这一生空过。《论语讲:“不知命,以为君子。”护好个人的慧命,首先要有高度的警觉性,深信因果。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懂得克制,不能起邪念、恶念。再延伸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命运,都是息息相关的。在当前的社会,假如不能提起一种使命感,那我们的慈悲心也不在了。慈悲心相对的一面,就是自私自利的心。当前社会变成这样,我们还坐视不管,悲心不足。
《量寿经中有提到,“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我们能欢喜接受正知正见,怎么还在烦恼中?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一,我们从来没有百分之百地老实听话,依教奉行,都掺杂自己的想法看法。看样子是跟圣贤、跟师长学,事实上跟谁学呢?跟自已学。连自己的时候,都还拿着师长的教海来掩饰,“倘掩饰,增一辜”,那就很难得力,菩提心就没有真正全然发出来。菩提心真的发出来了,没有自私自利的心,没有看任何一个人不顺眼。我们生在这个大时代,是不幸,也是幸。不幸在我们的业力重,所以我们生惭愧心。为什么又是幸事呢?因为众生这么苦难,能把我们的慈悲心给激发出来。
所以修学是改心,拓宽心量。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有不舒服、有对立、有看不顺眼,根源是我们的心量太小。我们的心本来不是这么小的,我们迷失真心了,真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把自己的心变得这么小,那是糟蹋自己,那是不懂得爱惜自己。懂得随顺性德,那是真爱自己。
印光大师在七十多年前就提到,“世乱已极,可救药,有志之士,何忍坐视?”真正有志气、有使命感的人,遇到这个大时代,怎么可以坐视不管呢?而人心不容易挽回,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印祖是大智慧者,他能看到根本,他能看到善巧,所以讲,“人人知因果,家家有家教”,因果道理、家庭教育,当每一个家庭茶余饭后都是谈论这些,这个社会的民风就归于淳厚了。
我们觉得很幸运,我们跟着师长做的就是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我们这一生所做的事情,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教育,值得啊!而且我们要做的事业,是让人心醒过来,把中华文化承传下来。这是非常可贵的事业。我们有这个机会,那期许自己,一定要做好。
而要改变世界,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大学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本末,我们要很清楚,不能本末倒置。而改变自己,儒家讲格物,佛家讲息灭贪嗔痴,从习性下手。改变自己要下决心,从最严重的不良嗜好、习气开始。哪一些是我们最严重的习气呢?急躁、控制。什么是最严重的不良嗜好呢?浪费时间,不肯勇猛精进。
我们要提升境界,不勇猛精进是提计个。走始劫的习气,哪可以懈怠,哪可以放逸呢?我们以前看武侠片,面对对手,得先看看人家的功夫到哪里,才好去应对。我们现在的对手就是自己始动的习气,怎么可以掉以轻心呢?一不觉察,“种种违理情想,整尔而生”,就把我们的自性给摩住了。所以不可以浪费时间。而且,我们在工作当中没有做利益众生的事,还到网络上去看一大堆有的没有的,杀盗淫妄,拿着公家的时间去随顺习气,造业就大了。假如冷静下来,怎么忍心这么做呢?这不是糟蹋大众的信任吗?所以人怎么提升?真正良心发现,就不愿意做这些事情了。
所以这个改变自己,怎么改?我们前面讲到要解行相应。明理了,一定要落实在整个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而且要安排好时间。每天浑浑噩噩,时间就蹉跎了。我们学习、工作,能不能做好规范、计划?能不能很清楚,在组织当中怎么应对进退?怎么配合团体运作,不给人添乱?这叫尽忠啊。
一个人,首先做人的根基要稳。不可能说人做不好,然后可以成就,这个逻辑是不存在的。做人的基础是五伦八德,在团体中体现为君臣关系,我们如何当主管,如何当下属,都要学习。我们如何当父母要学,如何当儿子要学,“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我们不懂的,还不主动去学,这个傲慢障碍我们多严重啊!
当主管的,要深入君亲师的精神,学会如何把君亲师落实在生活、工作里面。当下属的,尽忠职守,“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孝经告诉我们:“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诗经告诉我们:“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形容一个臣子、一个下属,念念为了团体好,为了领导好,这是慈悲心、真诚心啊。《弟子规讲:“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我们目标是要做贤人,做圣人,亲憎我,我憎他,我看他不顺眼,我跟他对立,都不是跟经典相应。这个时代怎么体现修养,就在这里。人家不对,我们还是守住我们应尽的态度跟本分,这才可贵啊!
所以在这个时代,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做对,才能建立理智。“转识成智”,转情识为智慧。所以我们必须学习组织伦理,怎么配合团体的运作;学习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做好计划,成就弘扬圣贤教育的事业。包括“不学礼,以立”,我们在团队当中跟人相处,言语进退得当,让人家如沐春风,这个礼要学。包括接待客人,电话来了,怎么应对得当,都要好好地学。
所以往后两个月左右,礼拜二、礼拜四,我们全体同仁内部学习的课程都是具体讨论,怎么把这些经典的教诲落实在做人做事当中。我们共同来学习,大家都知道做事的分寸、原则,“见和同解”。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坦白讲,已经刻不容缓了,我们还随顺很多习气,不知道耗了多少时间,耗了多少精力!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得冷静啊!我们不是来这里随顺习气、添乱的,我们来这里是“为往圣继绝学”的。
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