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沉弱 > 第6章 认识父亲

第6章 认识父亲(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熟悉,又是那样陌生,陌生的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

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是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间罪,有的为了儿女,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仅一次的生命。

一位给我写过信的小读者在南京住院,动手术那天我也去了。当他被推进手术室以后,他的父亲像一个傻子似的呆立在走廊上,整整五个小时,屏息凝神,一动也不动。傍晚,手术车推出来了,当儿子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时,这位40岁的父亲竟然往后一倒,当场晕死过去。

医生们吓坏了。一边忙着照顾刚动过手术的少年,一边抢救那位父亲,整个病房乱成了一锅粥。

少年的父亲是军人出身,他见过数惊心动魄的场面,从来都是眼不眨心不跳。而此刻,面对着亲生骨肉,他再也不可能控制自己。事后我问他,他说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反正他不能看到儿子受罪。

我一直忘不了那年在唐山采访时听说的一件真实事情。地震来袭时,墙倒屋塌,一块儿沉重的水泥板从天而降,屋子里一对年轻的夫妻跃然而起,头顶头,肩靠肩,死死的坚持着,不为别的,因为在他们身下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

当抢救人员赶到把婴儿抱走后,他们便不再也力支撑,水泥板轰然而下,压在了他们身上。

是谁给对父母注入如此大的力量?是他们的儿女。儿女是父母新生命的延续,为了这个延续,为了让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情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递给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

儿子也挺争气,很快的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

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过来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的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到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力站起。

整个剧场空空荡荡,声息,一只只椅背向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胸中翻起了滔天巨浪。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过往的房间还完整的保留着。

每天上班,父亲总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父亲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旁依然摆着一双筷子,他正声息的向父亲诉说着儿子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要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和人流,远远的望着,等待着,寻觅着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他的儿子是我的朋友,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在回家的路上碰上了一个段在地上的电缆,触电伤亡。谁也不忍心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父亲,最后还是我去了。

我以为老人会失声痛哭,其实没有,他也没有落一滴泪。我想也许是年纪大了,见的多了,眼泪早已干涸。许久,那位父亲才楠楠的自言自语:

“不会的——”他不相信他那健壮如牛的儿子会突然离去,以为是我在跟他开玩笑。

我不知道老夫妻俩是怎么熬过那样揪心的日日夜夜的,只看见那位老父亲每日黄昏站在街头,目不转睛的盯着过往的车辆。有好几次,竟突然大叫:“下来,儿子!你给我下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