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定都邺城(第2 / 3页)
另一个比较高兴的则是韩馥,毕竟邺城是他的地盘,天子在手,天下我有,却不知此事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祸患。
187年5月,刘辩下旨迁都邺城,在邺城重建朝廷,由于刘辩年少,依然由太后何莲垂帘听政,大将军袁绍录尚书事,总揽朝政。
自此大汉二分,两帝并存,朝政混乱,各地诸侯纷纷在两汉之间左右摇摆,谋取私利,天下大乱。
迁都邺城之后,诸侯联军尽皆进驻邺城。而袁绍大肆启用袁氏党徒充当朝廷大员,以充门面。
本来高高兴兴的韩馥,这下傻眼了。
这帮大爷,自进驻邺城之后,各占一地,吃他的,喝他的,拿他的,还美其名曰让他韩馥尽地主之谊。
虽说冀州富饶,可也经不住这三十多万大军折腾啊,这还是吕布让阎行带着降军回雁门整顿去了。
韩馥奈,于是便请荀谌、辛评二人前来商议。
荀谌说道:“如今朝廷在邺城,将军虽然为冀州刺史,然却并非朝廷之主,法主导朝政,反受制于人。”
辛评说道:“来日可上奏陛下,就说外兵不宜久居都城,请诸侯之军撤回属地。”
韩馥听从二人之言,向刘辩上奏,请求刘辩下旨,让诸侯之军各回属地。
众诸侯纷纷谴责韩馥嫉贤妒能,欲威逼皇帝,行董卓之事。
韩馥委屈的不行,但又不知该如何辩解,遂怏怏离开朝廷。
长史耿武向韩馥进谏道:“将军可以粮草短缺为由拒不给诸侯送粮。待其粮尽,自然退兵矣。”
韩馥从其言,以缺粮为由,拒不给诸侯送粮。
各诸侯大怒,纷纷扬言若是韩馥不给粮草,那他们就要自行取粮了。一时间冀州大乱,韩馥法掌控局势。
袁绍暗示河内太守王匡上奏皇帝,说韩馥能,不足以镇守冀州,请求撤掉其冀州刺史之职。
对刘辩而言,经历过这几次磨难之后,他能好好活着已是幸事,其他的,管他屁事,反正他又管不了,他也不懂。
收到奏报之后,刘辩二话不说,直接就准了奏报,免去了韩馥的冀州刺史。
韩馥傻眼了,他的冀州刺史就这么没了?回过神来后,韩馥不乐意了,他的冀州刺史可是刘协给封的,你刘辩凭什么给我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