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三个疑点(第1 / 4页)
洪武八年,十月初一。
中都府。
都尉府内。
“国运这个东西,还是那些,不过我有句话可以提醒你一下。你自己思考、”
陈楚面色平静,朱标则是一脸怀疑的目光,迟疑的看着陈楚道:“什么话?”
“自古以来,中原汉人便有一种习惯,记录每个时代发生的事情,流传后世,久而久之,汉人养成了记录历史的习惯。”
“包括但不限于,帝皇列传,臣子合传等诸多生平事迹。可是祖宗们记录历史的愿景是什么?”
哀叹一声,陈楚坐在石凳上,捶胸顿足,一旁的朱标不解疑惑的询问道:“记录历史,当然是为了让后世之人,更好的知道在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
“也能给后世做为警醒,便说现在的大明,桩桩件件,大大小小的所有事情,在浩瀚如烟的史书上,都能找到相对应的。”
朱标语气迟缓,他不是第一次和陈楚交谈,对于陈楚的性格,整个大明不说远的,没人比朱标更清楚了。
“那问题来了,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浩瀚如烟海的史书,主体有三个作用,但最大的用处就是给后人总结前人的经验,以及前人在面对某种境地的时候,是如何妥善处理的。”
“或者说,前人在面临某种境地的时候,做了什么样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是误的,警醒后世之人。”
“我要送你的话,就是,后世之人在浩瀚如烟海的史书中汲取的唯一教训,就是后世之人不会在史书中汲取教训。”
“这句话,对应天下的任何人,或许,也包括我。”
陈楚没有多么高大上,很多时候,或许一个人对于资本,对于特权阶级的痛恨,并非是这个人多么嫉恶如仇,而是痛恨他自己不是资本,不是特权阶级。
“圣人起于微末,圣人小时候的故事,别人不敢说,肯定和你说过吧。圣人这样嫉恶如仇的最高统治者,是好事,也是坏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适用于任何阶层,包括但不限于,官员统治阶级,天下的官员自然是不敢和圣人叫板的。”
“但经过时间的流逝,历史上人走茶凉,人亡政息的事情,比比皆是,我并非说圣人对官员的高压有,只有让官员心存敬畏,他们才会懂得收敛。”
“但圣人之后呢?或者说,皇兄,你之后呢?”
在中都这段时间的经历,让陈楚感受到了权力带来的好处,虽然他只是一个没有实权,没有册封,甚至没有完婚的,赐婚都尉。
但在这中都府,中都府上下官员都知道,陈楚这个驸马都尉,后边有皇太子朱标站台。
真的就是,他提出的想法,可以真正的在一片区域试用,哪怕没有朱标对江文的那次巡视淮河南岸,江文对陈楚的话,也是尽最大所能的去做。
而也正是因此,陈楚感觉,自己好像是在玩火,他不知道他会把大明朝带到什么方向,但按照目前的情况判断,不管朱标是正常继位,还是依旧逃不脱历史宿命。
他陈楚已经把自己所能做到的,施加在大明身上,随着时间转变,谁也不敢保证,大明会不会出现可怕的资本统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