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首谈大海(第1 / 3页)
又是一夜,悄声息的过去,日落日升,新的一天来临。
“先生,我从小生活在内陆,只见过长江,还没见过大海,你见过吗?”
朱标有意意的开口引导着。
“大海?见过,但又没完全见过,我都是在海岸边见的,不过我有个朋友,就是做海外贸易的,听说好像前几年…”
陈楚话音戛然而止。
朱标疑虑道:“前几年如何?”
“没事,过去的事就不提了,大海啥都有,有危险,也有机遇,但海上风浪莫测,人力法左右,远洋航行的危险是非常大的。”
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远洋航行都是危险重重,狂风巨浪波涛汹涌,根本法预测,更法抵抗。
遑论是这大明朝时期,远洋航行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
“今天咱们讲讲大海吧,前段时间先生说的那些,我还想再琢磨几天…”
朱标并非是放弃了经济学理论和国运理论,只是因为,这两个东西,目前还没有多大的用处。
大明正在全力移民恢复耕种,搭建基础设施,在基础还没建好的时候,什么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没有粮食都是狗屁。
而国运论更是如此,左右离不开粮食。
“那要看在什么角度去讲大海了,如果是用百姓的角度去看大海,那大海离得越远越好。”
“因为海上不单单有狂风巨浪,还有海寇,偶尔也会登陆抢掠,而今上好像也发过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们,这帮家伙来了,先杀了再说,钦此。”
“这份圣旨就充分表明了,倭寇是祸乱海边的根源,而大明的海岸线之长,朝廷根本没可能在海岸线上处处设防。”
别说大明朝没国力没钱去把大明的海岸线锁死,就是后世,也只能靠着海船御敌于国门之外,华夏的海岸线太长了,多少钱都不够的那种长。
“而如果站在商贾的角度,大多数海商希望的是海上没有倭寇,朝廷不去禁海,朝廷剿灭倭寇,他们才能安安稳稳的做买卖。”
“如果站在统治阶层的角度来分析,那能说的就太多了、”
陈楚思量片刻,百姓对海洋的认知有限,而且大海给百姓带来的除了灾难,也没什么特别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