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经济学小问题(大章)(第4 / 4页)
陈楚话音落下,转身躺在杂草上,看着一脸迷茫的朱标。
蹲在杂草边的朱标,手里拿着一根根杂草,似乎在计算着什么。
……
武英殿。
“胡惟庸啊,咱今天在宫外遇到了个童生,交流中,他给咱出了道题,咱苦思良久也没有想出来答案,不知你能不能给咱参考参考?”
朱元璋面带笑容的看着胡惟庸道。
微微一怔,胡惟庸作揖行礼道:“能为今上分忧,乃臣之本分,还请今上明示。”
“题目很简单,已知应天府有丁三百人,已知应天府每年生产布匹三千,粮食三万石,茶叶三百斤,上等丝绸三十!已知生产数量永恒不变的前提下。”
“求应天府第一年,第三年,第五年,第十年,第二十年,各需多少宝钞?”
朱元璋亦是研究了半天,有头绪,但不多,答案好像就在眼前,又好像距离很远。
胡惟庸颔首道:“可否请今上赐笔墨一副。”
“来啊,给咱右丞相安排笔墨纸砚。”
朱元璋双手掐着后腰,缓步上前,他能感觉到,这里边有大学问,虽然这个数据不可能是准确的,但可以肯定,如果有大致准确数据,这绝对…
拿着笔墨运算良久,
“今上,臣算出来了,三千布匹约三百两银,三万石粮约一万两银,三百斤普通茶叶约五十两银,上等丝绸三十份约八百两银。”
“合计应当在一万一千两银浮动,没有确切数字,这是第一年的数据。”
“而第三年,在一万一千两银子的基础上翻三倍便是三万三千两银,五年便是五万五千两、”
“十年十一万两,二十年应当需要…不对,好像哪里有问题…”
说到后边,胡惟庸越发感觉不对劲,回头望了望自己的运算,算法没问题,物价差别也不大,都是正常市价偏上一点。
但他总感觉不对劲,这股不对劲的头绪,久久徘徊,纵然他使出浑身解数,也是法抓住。
“察觉到不对了?咱也是算到这里,越算越感觉不对劲,明天你跟咱去见一见那个童生,看看他的答案、”
“回去理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