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明日登基 > 第33章 崇祯的铁腕(二)

第33章 崇祯的铁腕(二)(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崇祯元年,明朝朝廷对扬州地主的征税政策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一些富有的大地主们不满朝廷的税收政策,纷纷倡导抵制和反抗。他们以自己的利益为先,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蛊惑着老百姓,让他们盲目地跟随,对抗朝廷。

在这种局势下,朝廷深感危胁,皇帝崇祯决定采取坚决措施来平息这场动乱。他下令孙承宗在东北调遣一万精兵前往扬州,以维护朝廷的权威和稳定。

然而,孙承宗自身有一项重要任务在身,他需要留在东北镇压边界的满清建奴,因此他决定派遣自己的得力部将带领一万精兵前往扬州,镇压地主武装的反抗。

李自成接到孙承宗的一万精兵后,立即率领一万精兵来到扬州最大的地主所在处。他们经过艰苦的行军,终于来到了扬州城外,准备与地主武装展开一场生死较量。

扬州地主们早有准备,他们组织起自己的武装力量,筹备粮草和军械,准备与官兵一决胜负。他们穿着锦缎衣袍,手持刀剑,傲然站在城外的高地上,宣称要捍卫自己的利益和地主身份。

战斗开始了,官兵与地主武装在扬州城外展开了激烈的交战。双方的刀光剑影交织在一起,硝烟弥漫在战场上,战鼓声和呐喊声响彻云霄。

地主武装虽然人数众多,但面对官兵的训练有素和纪律严明,逐渐陷入了劣势。李自成指挥着他的部队,灵活运用战术,不断冲击着地主武装的阵线。他们奋勇作战,所畏惧,决心将这场叛乱彻底镇压。

战斗持续了数天,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地主武装中一些头目被官兵击杀,许多手下也纷纷溃败。官兵则有勇者牺牲,但他们丝毫不退缩,继续向前冲锋。

最终,官兵的战术优势和训练有素的纪律战胜了地主武装的顽强抵抗。地主们的阵线崩溃,他们开始溃散逃窜,试图保住性命。李自成紧追不舍,将地主武装的主要仆从一一斩杀。

随后,官兵将逃散的地主武装成员和部分被蛊惑的老百姓全部抓获。在朝廷的要求下,他们并没有立即加以惩罚,而是将他们关押起来,准备进行一次深入的教育。

崇祯得知李自成的战绩后,感到非常满意。他下令加强对这些被抓获者的教育,希望能通过深入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误,并重新回归社会的正轨。

于是,在扬州城中设立了一座大型的教育中心。被抓获的地主武装成员和老百姓被集中在这里接受教育。他们被安排参加各种课程,学习朝廷的法律法规,了解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的重要性。

教育中心里的教师们耐心地向他们讲解,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被蛊惑的误,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为自己的家人和子孙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

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和反思,被抓获的地主武装成员和老百姓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误,悔过自新。他们接受了朝廷的宽恕,并积极投身到社会建设中。他们帮助重建受战乱影响的农田,修复被破坏的道路和建筑,以此来弥补他们过去的过。

通过这场械斗和教化,扬州地主武装的反抗被彻底平息,社会秩序得到恢复。朝廷在扬州实行了更加严格的税收制度和管理,以确保公平和透明。同时,崇祯朝廷也深刻认识到了贪婪和蛊惑的危害,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但是李自成觉得这样的教化效果有限,就让他们背诵之前写好的童谣,让他们明白朝廷不是要他们的命,而是为了他们好,天地多的多缴税,田地少的少交税,这么浅显的道理,必须人人会背。

结果不出半天,哪些老百姓都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葱,大呼:“草民了,我们被蛊惑了,我们要去帮皇上帮朝廷宣传我们的好政策”

崇祯知道后,非常高兴,也深刻体会到了,他必须要加强舆论造势的建设。

于是他边让李自成拿出一个舆论建设方案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