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崇祯的铁腕(一)(第2 / 2页)
为了进一步掌握情况,刘正廷伪装成一位普通的盐商,混入了扬州的盐市。他和李云飞的手下接触,试图获取更多的线索。在与一位忠诚于李云飞的手下交流后,刘正廷得知了李云飞屯盐的计划。
刘正廷决定以不露声色的方式收集更多证据,以确保能够将李云飞绳之以法。他与地下情报网联系,收集情报并密切监视李云飞的行动。
经过数月的调查,刘正廷终于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可以将李云飞绳之以法。他向京城报告了调查结果,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皇帝决定采取严厉措施,以警示其他贪婪盐商。
一天清晨,刘正廷带领一支由朝廷派来的军队出现在李云飞的仓库前。他们闯入仓库,发现了大量积压的盐货。李云飞惊慌失措,但他仍然试图以贿赂和说情来逃避责任。
然而,刘正廷不为所动,他坚定地将李云飞逮捕,并扣押了他的财产。李云飞被带到了朝廷,接受审判。
在审判过程中,李云飞的贪婪和罪行被揭露遗。面对众多控诉,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最终,他被判处死刑,家产被充公。
李云飞的被绳之以法在江湖上引起了轰动,人们对盐商的贪婪行为开始反思。得知此事的皇帝崇祯深感震惊和愤慨,决定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来规范盐业。
于是,崇祯下旨,宣布将盐业彻底改革为官营,只允许有牌照的商家参与盐的销售。这一消息震动了整个明朝社会,商人们纷纷议论纷纷,想要参与盐业的商家们开始为之展开激烈的争夺。
按照崇祯的旨意,原本的盐商如果希望继续经营,就需要花费白银10万两起价参与竞拍。这一条件让许多盐商感到震惊和沮丧,他们纷纷开始思考是否值得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
然而,盐业一直以来都是利润丰厚的行业,吸引了数商家的目光。尽管起价高昂,但这并没有阻止商家们的热情。众多盐商争相参与竞拍,纷纷拿出巨额白银来争夺官方颁发的盐牌照。
在竞拍的过程中,各家盐商展示了自己的财力和资源。有的盐商拿出了家族积累多年的财富,而有的则依靠背后的势力和关系。竞争异常激烈,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最终,在激烈的竞拍中,原本只需要10万两起价的盐牌照的价格被推高到了惊人的200万两白银。这一数字让许多人震惊不已,同时也展现了盐业巨大的商机和利润。
皇帝崇祯派出专门的官员来管理盐业,确保官营盐业的顺利进行。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包括盐价的浮动范围、盐商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这些法律条款的严格执行,为盐业的规范运作奠定了基础。
盐价的浮动范围规定在一定的区间内,既能保障盐商的利润,又不至于让盐价过于飞涨。这一规定有效地遏制了盐价的不合理波动,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同时,为了确保盐商不再滥用权力,官方设置了监察机构,对盐商的经营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违反规定的盐商,将依法严惩,以示警戒。
这一新的盐业制度在初期引起了一些不满和抵触情绪,特别是那些曾经占据市场优势的盐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盐价的稳定、市场的公平竞争以及对违规行为的打击,使得人们对新的盐业制度产生了信心。
官营盐业的推行,为明朝的社会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变化。盐价的稳定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规划生活,商业活动的公平竞争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同时,官方对盐业的有效管理,也为人民提供了更好的品质和服务。
李云飞的贪婪行为成为了盐商以及其他工商业的警示,也让人们认识到了盐业背后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通过这一次改革,崇祯皇帝看似不经意间就解决了这么棘手的问题,不光解决了不听话的盐商,还为后期他搭建的大明王朝的财富密码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