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桥钏:学习(第3 / 3页)
随即,班里很多掌声不情不愿地拍响了。
“讲的很不啊,就是声音小了点。”
“我们二班是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应该有集体荣誉感,我上一届带的那个班几乎都不用我管,希望你们能向他们学习,都打起精神,啊,对不对。”
“怎么都没人吭声?一点激情都没有,学习不能这样,是不是,算了,我们讲课。”
他奈地举起一支粉笔按在黑板上,写出一道题目。
“班长来做这道题。”
嗯……祸不双行,又一次被挂在黑板上。
当众解题在我心里已经不是小事了,能站在上面都是勇气可嘉的。
自那次之后几乎没有一道数学题我能够完整回答出来,最终还是被他盯上了,每节课总要叫我回答问题,不如直接说成出丑,这样我倒能安心接受。
受不了这样阴阳怪气的语调,数学课已经是想要逃避的第一大课程了,而逃避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对数学本身的厌恶,反而是对这种课堂氛围的厌恶。
当然,对老师的成见也是很大的,我向来十分介意上课喜欢抽学生回答问题的老师,一般这样的课堂我听得都是心惊胆战,加上体寒的原因,没有一次不将双手吓得冰凉。
同理,我也不怎么喜欢英语课和历史课,而并非我对学科本身的厌恶。
实际上,没有多少人真正讨厌学习吧?当面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时,人们甚至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努力深刻地研究它,大到科研学习,小到牙牙学语,学习真的有明确的临界线么?
明明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是一刻也不停息地接受外来的信息,却偏偏要被“学校”这种东西将学习格式化,学习逐渐变为了固定的思维。
学而优则仕,那学的到底是什么?
就是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一味地灌输自己的思想么?就是培养刷题的机器,将灵活多变的知识生搬硬套进学生的脑子里么?就是一遍遍大喊某些励志的心灵鸡汤,以此来迷惑学生内心的欲望么?
到底是谁被洗脑了,或许是我吧。
思及此,我轻轻苦笑一声。
这与秦王的“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有何差异,与明清的八股取士有何区别?
人们心里都明白,但又有谁敢对此直言不讳呢。
学校对我而言是极其矛盾的存在,我厌恶它却又不得不依托它,对我这等再普通不过的人而言,这是唯一一个让自己找到像样工作的途径了。
明明大家都有在早起晚归、披星戴月,总要被人泼上一盆冷水:“连学习这点苦都吃不了,将来怎么混社会。”
是啊,社会是险恶,这句话人们早已挂在嘴边,却又说不清道不明,只有亲身体会过才知道,也因此加剧了学生对社会的恐惧,但真正融入进去后才发现不过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