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罪人之子(下)(第11 / 11页)
瑟蕾莎最近在画的,就是这一页,即使是在已经长大的如今,这依旧是这本绘本里最难懂的那一页。人们究竟向第四位天使献上了什么?而又从天使那里得到了什么?瑟蕾莎曾经跟休伯特修士讲过这个故事,但是对方的反应却十分耐人寻味。
在瑟蕾莎眼中,这不过是一个富有智慧的寓言故事,虽然有些晦涩,但也只是儿童的读本。但是休伯特却觉得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故事,而且让他感到恐惧。
——“因为瑟蕾莎你总是思考积极的一面,所以你看到的才是【得到】的故事。但是在我眼中,这却是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
不过即使如此,温柔的休伯特修士还是从瑟蕾莎的视角思考,给了瑟蕾莎他所得出的答案。他认为在这个故事中,最后的天使得到的是【爱】,而赠与人类的,则是崇高【Sbi】。
瑟蕾莎不知道休伯特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但是当带着这份答案再回顾这个故事时,瑟蕾莎却意外地喜欢这种诠释。在之前的故事里,人从来都是为了得到什么,而向天使献上什么。但是对于第四位天使,人不曾渴望回报却依旧能奉献的东西,或许也只有爱。而正是因为这种私的行为,才让身负原罪的人发现了自己身上所拥有的崇高。
但是瑟蕾莎有时也会好奇,休伯特他究竟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什么……论怎么解读,这都是一个关于被乐园逐出的人之子们重新寻找乐园的故事。
如果休伯特认为这个故事是关于失去的话,那么难道是说通往乐园的路并非得到,而是失去吗?人只有失去了【权力】、【力量】、【智慧】甚至是【爱】才能够到达乐园吗?那失去了这一切的乐园又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呢?
可这样的解释是说不通的,因为故事中的人并没有失去这一切,不如说,这个故事本身反而是在影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人类实际上反而是一步步获得了这一切……但既然如此,天使带走的又究竟是什么呢?神又为什么说【凡是得到,必会失去】呢?……
“……”
瑟蕾莎决定放弃胡思乱想,或许这只是一个逻辑不那么严谨的寓言故事而已。她随后放下了这叠纸,转而拿起画笔,着手画起这一幕最后的部分。那是为天使献上生命的战士们从大地上复苏的场景,之所以难画,是因为这一幕里出现的人物实在太多了。除了作为画面主体的手握圣杯的天使之外,还有五位复苏的战士排成一列位于天使面前。
第一位复活的战士长着漆黑的狼头,他垂首跪在天使面前,双手捧起沾满鲜血的利剑,这位狼头战士同时也是上一幕中在天使面前割下自己的头颅的那位勇士。
第二位复活的战士长着赤色的龙首,这位战士比高大,双拳沾满鲜血,单膝跪在狼头战士的身后。这位战士是与之前的狼头战士同归于尽,但是最终先一步倒下的勇士。
第三位复活的战士有着雷光一般颜色的牛头,他手持盾斧,膝盖沉入地面,双脚都还未从大地中抽出,这位战士身上伤痕累累,但却不曾倒下,即使他的头颅落下,他的尸体依旧撑着武器矗立于地上。
第四位复活的战士有着金色的狮头,他只有上半身立于地面上,双手握着一把比人还高的巨弓,即使身死,他的神情之中也从未失去自己的骄傲。
第五位复活的战士有着纯白的鹰头,这位战士只有双肩越过了地面,全身大半部分都还埋在土地里,在他的身边,一柄长枪插在地上。
明明是如同中世纪壁画一般的古典画风,但瑟蕾莎却感觉能从细微的细节和神态中体会到这五位战士之间迥异的性格。这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因为这本绘本的主角是四位象征【元德】(Carinavirts)的天使,而其他的人物通常只是一个模糊形象,比如王就是头戴王冠,智者就是身着长袍。
可这五位只出现一次的战士却特地用不同的动物形象做了区分,而且为什么这些战士们复活之后接上的是动物的头颅呢……这是在暗示着什么吗?而且仔细一想这一段的情节也让人不寒而栗,为什么一个如同乐园的国家,会用活人来当作牲祭,而且即使要献上生命,也有比让战士们互相残杀更好的方式吧……
瑟蕾莎摇了摇头,她感觉这些思考没有什么意义。这只不过是一本童话书而已,而且还只是自己“记忆里”的童话书,根本没有必要想的那么复杂,有可能单纯只是自己记了而已。
就在这时,瑟蕾莎的手机突然响起了提示音,那是一条来自休伯特的短信,上面写着——“抱歉,今晚会晚点回家。”
“……”
瑟蕾莎沉默地看着那条短信,叹了一口气。她和休伯特是室友,所以她也知道,对方经常彻夜留在那个礼拜堂里,和那些恶魔们共处一室……
“……休伯特……”
少女看着面前的画作,陷入了沉思。但她却没有意识到,在她的身旁,一位和她长得【一模一样】,手握天秤的少女,正温柔地守望着自己,就和之前的每一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