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你提分手,高冷歌后追我你后悔啥 > 第229章 于万人中万幸得以相逢

第229章 于万人中万幸得以相逢(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当他写下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和舍弃妻子的话,他也知道为天下人悍然赴死,唯独愧对妻子一人。

他本是唯物主义者,但也希望真有阴间和鬼魂,那他的灵魂就会回到爱妻的身边。

粉丝们静静的听着,默默的流泪。

真挚而热烈的夫妻之情,为国为民的大义之情。

华夏每当走到危难之际,总有一批人站出来,用自己的生命赢回国家的安宁。

深入骨髓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的家国情感。

这片土地,他们爱的深沉。

粉丝们纷纷发出弹幕。

“不读出师表不懂何为精忠,不读陈情表不知何为纯孝,不读与妻书不知何为真爱!”

“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祖国人民的爱连在一体,伉俪情深,令人动容,舍生取义,令人敬佩。”

“字字儿女情长,句句家国大义,何等惊才绝艳的人啊!”

“回过头看到古文第一句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顿时心酸!他在写第一句的时候,已经想了千百遍吧!”

“原来看文章真的会边看边流泪,我如此爱你,连赴死都充满了勇气!”

<tt_kyr_aata-tit="教育培训"ata-tag="精品推荐"ata-typ="1"ata-va="1910"></tt_kyr_a>苏明读完后,继续说道:“信中的主人公是林觉民和陈意映。

林觉民少年时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参加科举考试时,对腐朽的朝廷深恶痛绝,意获取功名,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离开考场。

后来他考入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也为他后来思想奠定了基础。

18岁的时候,迎娶了15岁的陈意映,两家门当户对,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是两人见解相同,话不谈。

如信中所说,窗外梅枝,花前月下,都是他们并肩携手的身影。

1907年,林觉民挥别妻儿,踏上东渡樱花国的客轮,自费学习多国语言和文学,也在樱花国遇到同志之士,加入华夏同盟会,成为骨干成员,晚晴腐朽,革命的决心日渐坚定。

1911年1月,同盟会在香江成立了统筹部,策动广州起义。

赵声、黄兴分别任统筹部的正、副部长。林觉民得知后,从樱花国回国参加广州起义。

在1911年4月24日黄花岗起义的三天前,夜里,他含泪在手帕上写下了这封绝笔信。

4月27日,120多名青年臂缠白巾,手持枪弹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

经过一夜激战,终究是寡不敌众,80多人被俘,其中就有林觉民。

面对清廷广州将军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他面改色,将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希望侃侃而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