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还是太低估皇帝陛下的开明与魄力了(第2 / 3页)
所有人应诺。
那位文臣大汗淋漓的告罪。
“林忠陪,通知下去,多收集地理格物类西洋书籍,翻译成汉文,大量刊印,发给文臣武将,以后是官员考核的项目之一,也列入今年科举考试科目。”
林忠陪应诺。
众人震惊。
科举考试会考到,意味着想靠科举出仕,就要熟读这些西洋书籍,官员也是一样,不然考核过不了。
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场众人都是忠于大明,忠于崇祯,他们相信这是英明的决定,如此不拘一格,都是为重振大明。
崇祯视线回到郑成功身上,露出笑容。
“郑卿所言,与朕不谋而合。”
崇祯的开明程度,惊讶到了郑成功。
准备好的一肚子辩论与解释,根本用不上,皇帝的想法居然与他一样。
吃完宴席,众人各自散去。
崇祯留下郑成功单独谈话。
几杯酒下肚,郑成功渐渐不再拘谨,畅所欲言。
崇祯难得遇到一个思想相对进步的人,能聊得来。
两人聊得热火朝天,甚是投缘。
他们谈论开展海运贸易的细节。
华夏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百姓多是吃苦耐劳,制造出大量货品没问题。
问题是,对外海运贸易存在竞争。
“我大明若是也参与海运贸易,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荷、葡、西、英,这泰西四国,倭国、朝鲜的小海商不足为虑。”
“泰西四国在南洋,拥有大部分份额,越往西,他们力量越大。”
“而在大明周边海域,荷国在我大明琉球岛占据了一片险要海岸,建城据守,舰队来往。”
“他们火器太厉害,若是强行攻打,我大明水师将损失甚大,因此,我父亲暂时与他们约定,他们不再扩张,并交付银钱当作租金,银钱用来贴补大明水师发展,徐徐图之。”
说完最后一句,郑成功表情有些不自然。
因为他不确定,父亲有没有把这事上奏给朝廷。
崇祯没得到奏报。
但他只是淡然的点了点头:“南方水师幸好有你郑家维持,才保持今日战力,是朕亏欠你们了,一些小节,朕不会放在心上。”
“臣惶恐。”
郑成功就要跪下。
崇祯一把扶住,示意他坐回去,继续正题道:“待山海关战事趋稳,建奴暂时无力南顾,朕必以举国之力,重铸大明水师辉煌,横扫泰西诸国。”
大明不久后,就能造出先进大炮与燧发枪,崇祯说这句话时,很有底气。
郑成功心头狂震。
举国之力,这四个字在他脑海中如炸弹炸开。
分量之重,完全超乎预料。
还是太低估皇帝陛下的开明与魄力了。
本以为,皇帝能打破遵循两百多年的祖训与传统,开海禁,参与海运贸易赚钱,已是极其不易。
没料到。
皇帝竟是想举国之力发展大明水师!
大明如果能挺住这一次鞑子入侵,喘一口气,帝国的未来不是继续衰落,而是走向难以想象的辉煌。
“你率大明水师威震七海之日,即是你郑成功封王之时。”
崇祯注目郑成功的眼睛,许给他一个王。
郑成功又是一震。
他还年轻,没有想过自己的成就高出父亲,也不清楚为什么陛下对他如此厚遇。
但不管怎样,心中的热血,已经开始剧烈沸腾。
这不是玩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