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还是太低估皇帝陛下的开明与魄力了(第1 / 3页)
崇祯隆重接待了郑成功。
中午。
在总兵府设宴接风,也是为大明水师庆功。
吴三桂的总兵府,现在是皇帝的战时行宫。
除了轮值巡守的汪雄外,其他核心人物都到场参加。
陆海双捷,一同庆贺。
气氛洋溢一片喜气。
不断有“少年出英雄”,“虎父无犬子”之类的褒奖,加注在郑成功身上。
崇祯观察郑成功,神色平静,应对自如,并没有被溢美之词冲昏头脑。
名将,真不是偶然成就。
首先得有名将的品质。
姓名:郑森
忠诚:90
特点:智勇双全
难得,一来就有90的忠诚度。
他父子率领的舰队,直接覆灭了朝鲜水师,至少三千精锐鞑子兵沉入海底,破灭建奴想从背后登岸偷袭,两面夹攻的谋划。
战功赫赫,却与锦衣卫暗探的功劳一样,很难计算报功,因为船和人都沉到了海里,也没什么战利品,只献上一面朝方旗舰的帅旗。
但崇祯心里清楚,无需核实,直接给他们记上。
只多记,不少给。
对待敢战之士,前往不能扣扣索索。
以前朝堂中的文臣们,自己从不上战场拼命,却经常弹劾武将多报战功,去计较追究人头。
简直可笑。
即便是陆战厮杀,也算不了那么清楚。
难不成,杀十个敌人,就要拎着十个人头继续厮杀……
如果能打胜仗,就算冒点功,也无伤大雅,还能增加战斗积极性。
而弹劾追究,只能削弱其斗志。
但要是故意杀良冒功,或王魁那样的怯战冒功,则必须从重惩处。
“郑卿,于大明对外之策,有何见解?”
崇祯随口问了一句。
得知郑成功曾随商船去过各地港口,包括日本长崎、吕宋马尼拉、文莱等。
并且他常与各种各样的外国人交流,属于开眼看世界的人。
所以,想听听他的想法。
“开海禁,兴贸易。”
郑成功言简意赅,脱口而出。
可见这句话在他腹中酝酿了很久。
此言一出。
场面安静下来。
依照三百年传统观念,这简单六个字,却包含两项严重忤逆罪名。
“不可啊,海禁是祖训,而贸易是商人的低贱行当,怎能让陛下去兴……”
一名负责后勤的文臣,习惯性的开口反对,却见崇祯冷冷冽目光扫来,吓得一哆嗦,赶紧闭嘴。
要不是看在这名文臣忠诚度还行,也有办事能力,当场就革职掉他。
林忠陪,李自成等相视而笑。
这名一直呆在山海关的文臣,显然不知道陛下早已破了好几项祖训。
“迂腐。”
崇祯朗声道,“从今往后,大明的文臣武将,都必须开眼看看世界,与时俱进者,加官进爵,抱着迂腐思想故步自封者,发配种地。”
“谨遵圣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