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老乡的故事(第3 / 4页)
格纳的手很稳,“猛牛”的大号橡胶后轮也走得很稳。
办理完贷款,签订完买卖合同之后,这台编号1003的大型耕地机就从此归格纳三人所有。
车头上挂起了大红绸子,钱宁甚至还放了一卷鞭炮以作庆祝。
虽然来卡利亚斯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于这些卡利亚斯的“传统”习俗,钱宁学得很快。
最后,为了表示对第一个大型耕地机购买者的福利,钱宁还附赠了一份保险,天秤保险公司新推出的,保期一年的机车意外险。
合作社的农机技术员爬上了猛牛的驾驶室,他会把“猛牛”开到格纳他们的村子里去,然后留在那里对驾驶员进行为期不超过四天的实地操作操作培训。
“再见。”
“保重。”
钱宁和格纳挥手告别。
这两位年龄加起来差不多一百岁的同乡人,在异乡相聚之后,都更加坚定了自己接下来生活的目标。
看着挂着红绸带的耕地机远远在轰鸣声中逐渐远去,钱宁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和以往在生意场上的标志性的笑脸不同,此刻的笑意很浅,因为并不是为了别人看。
既然家乡回不去了,何不把这里当做家乡?
一样能够实现自己理想,一样是造福乡民,这又有什么区别。
伴随着轰轰烈烈的春耕开荒,卡利亚斯的《营商法》和《土地法》也正式颁布,并且自颁布日起开始正式实行。
三月底四月初,当一台手扶耕地机从那块最后的荒地中推出来后,卡利亚斯今年的大开荒就胜利完成了。
不但没有超过之前预定的时间,反而提前了两天半,这得益于大型耕地机的出色的效率。
在开荒期间,合作社一共卖出去了三台大型耕地机。
这个数量符合钱宁的较好预期。
一台是最低极限,如果一台都卖不出去,那么不仅仅是合作社面子和信誉的问题,更会导致开荒延期,给流民的生产开一个影响极坏的头,这是绝不能接受的。
最好的结果是能卖出五台,这是钱宁预想的最好结果,再多也不好,卡利亚斯今年开荒量就这么大,多了也用不上,反而会让购买者难受。
卖机器的目的当然不是赚钱,事实上这也赚不了钱,因为是无息贷款的原因,所以甚至是在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