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去供销社(第1 / 3页)
边想着,乔玉娇随手夹了一筷子泡菜送进嘴里,刚一咬下去,乔玉娇好看的眉毛就皱了起来,脸也皱成一团。
猛的端起碗喝了一大口疙瘩汤,压压嘴里的酸味,缓了缓神。
不禁感叹:这原身厨艺不行啊,做个泡菜都做不好。
殊不知在这个年代,大多数人做泡菜,咸菜都会偏酸偏咸,目的是为了送饭,不是为了好吃。
吃完早饭,乔玉娇准备上供销社看看,主要还是想去看看黑市,毕竟乔玉娇没啥票。
在这个计划经济什么都要用票的年代,很多人想要买东西也只能私底下偷偷的交易,投机倒把,被抓住,那也是要蹲局子的。
在七十年代,供销社并不是每个村都有,与下灯村相隔12里地的星光供销社,是包含下灯村在内的四个村境内唯一一家供销社。
供销社的后面紧临沱江河,沱江河是一条交通大动脉。于是,星光供销社的地理位置如同古时驿站,特别是逢赶场日,供销社门前行人川流不息,供销社内购物聊天异常热闹。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小到缺盐少醋、针头线脑、煤油手套,大到做衣服的蓝布和生产用具,都得到供销社才能买到。
供销社便是村民日常生活的全部。供销社的东西也从来没愁过卖不出去。
如果哪家生孩子需要红糖鸡蛋、婚嫁需要购买手表自行车等大件的东西,还得有供销社主任的批条才能买到。
一旦碰上供销社关门盘底,即使是火烧眉毛需要的物品,也只能大眼瞪小眼——干着急。
村里牛大爷早些年打猎被黑瞎子伤了左腿,落下了病根瘸了,导致左腿弯不下去。上工也挣不了几个积分了。
因此咬咬牙,干脆用积蓄买了头驴,做起了这拉人拉货的活儿养家糊口。
要去供销社的几乎都是头天晚上跟牛大爷打好招呼,第二天凌晨四五点就出发。
乔玉娇既没打招呼,又起来的太晚,驴车早就出发了。所以只能自己走着去。
不过还好,从这儿去供销社只用沿着大路一直走就行了,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乔玉娇最是注重保养的,防晒是抗老的第一步。
她像昨天一样,全副武装一番,挎个篮子,在篮子里放上一竹筒水,锁上门出发了。
12里地,也就6公里,走路的话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
要是在现代,乔玉娇是打死也不会走路的,肯定开车。
但是在这个年代,家里太穷了,连自行车也没有一辆,更别说开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