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朕的宫女手很白 > 10:大逆不道的“童谣”

10:大逆不道的“童谣”(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心如水,气如绵,不做神仙做圣贤。

东屋点灯西屋明,西屋灯似有灯。

灯前一寸光如罩,可恨灯台不自照。

灯前不见灯后人,灯后看前真更真。

慢道明尤远,提防背后眼,

…………

这本是民间童谣《演小儿语,讲“蒙以养正”,寓教于乐,借歌谣教导儿童处世为人,读书之道。

内容本寻常。

可却在民间传了点不一样的味道。

“盘脚盘,盘三年”,仿若正对应了朔宁三年,而更直至要害的是这句“东屋点灯西屋明,西屋灯似有灯。”

百姓中竟有人相传,那“东”与“西”正对应了两个时期的两位皇家人。

前一句的东与西,裕王是废太子,曾入住东宫,而彼时的七皇子,在皇后宫里,住的就是西殿。

而后一句又恰恰反了过来,裕王被先帝所废,囚于皇宫西边的行山德皇殿,并且先帝授太子时,虽不合制度,但依然将西都封给了太子,作名义上的封地,以示爱重。

而如今,太子成了裕王,没了天下只剩一封地,倒好似冥冥中一切都是注定的。

东西对调,各有所指,曾经的东宫成了如今被圈禁在西行山的裕王,这话百姓传得离谱又直白,当年裕王本是太子“点了灯”,最后却是西殿的七皇子“亮了”,登临帝位。

现如今,反过来身处“西位”的裕王,虽未能君临天下,却是“西屋灯似有灯”的正统。

这番传言本大逆不道,却没由头地传得广,好似完全不遮掩避人。

赵靖经采风太监听来了这些话,虽有气,却也知道实则与百姓关。

很快,六月中旬,歌谣广为传播后,王淼就上了折子。

折子内容,大概是隐晦地提及,三年来,河南考生罢考,灾情频起,西北不安定,似违天意,请皇上重视。

当时赵靖收到这折子,虽没有登时发作,但那隐怒的面容,却也吓得上书房议事的近臣话也不敢讲。

王淼乃何人,任翰林大学士,太傅衔,正是裕王为太子时的老师。

“国家大改必有阵痛,天灾人事皆不能免,王淼竟都扣在朕一人身上了。”

若有所得,皇帝这个人其实不太在意背些骂名,毕竟他从被先帝厌恶的皇子到登上皇位,早不知被编排了多少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