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朝语节(第2 / 2页)
王三沪本想再辩白些什么,可瞄眼看了看旁边孤高气韵的霁月,只好强压了怒气说:“本公子也是高雅之人,有容人肚量,不与你区区丫鬟计较。”
仍心觉不快,王三沪便带着随从,挤开人群,行到前面去了。
木明看着王三沪推搡人的跋扈身影,忿忿对霁月说:“他也不看看自己算什么!与隆毅哥哥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木明口中说的隆毅,是自幼与霁月便定有姻亲之人。但因隆老爷官运亨通,一路高升,隆家人举家搬去皇城已近五六载了。镇上鲜少有人知晓陈隆两家有过姻亲约定。
霁月生得秀雅,陈府又是镇上的商贾大家,这些年登门求亲的人确是不少,但都被陈老爷和霁月一一婉拒了,刚刚搭话的王三沪便是其中一位。
“你又何必那样呛王公子,咱们还是行路要紧,少与人发生口舌为好。”霁月拉了拉木明的袖子,眨眼对她笑笑。
说起行路,木明伸长脖子又看向了那土路。她隐约记得很多年前,张阿娘带她走过这土路,并未有什么不妥,坚持说:“咱们就走这条近路吧,省时间!”
话音未落,木明拉着霁月就蹿向了旁边。
木明在被收养进陈府之前便跟着张阿娘四处讨生活,打杂卖艺,气力比自小养在深闺的霁月大了许多。霁月拗不过她,只得任由她拉着自己迈上了小道。
可谁知时过境迁,自重塔寺僧人得了前朝渝妃捐赠的钱财,修建了石梯正道,这小土路便彻底荒废了。
霁月和木明两人走着走着,身边的灌木和草丛越来越深,渐地,土路更是彻底被淹没,没了去路,支出来的灌木枝还划破了霁月手中的天灯。
更为主要的是,自从踏上这土路,霁月就总觉得有人在身后盯着自己,心中颇觉不安,她和木明商量着,不敢再前进。
可返行不多久,乌云袭顶,雨珠淅淅沥沥就落了下来。
两人撑起霁月那折损的天灯略作遮挡,奔向路旁一残破的石亭,趁雨成瓢泼之势前躲了进去。
顾不上掸去身上的雨滴,木明只悉心检查起了自己那只一直被护在怀里的天灯和火折。她检查了小会儿,庆幸地说:“幸好我的天灯还能用。祈愿过了,娘的嗑疾就会好了!”
霁月一向不信这些神鬼之说,只淡淡道:“过两日再请郎中来为张阿娘瞧瞧吧,这虚飘渺的传说,不如汤食药丸来得踏实。”
此话也有些道理,但落在了木明耳朵里却很不中听。
事关张阿娘,木明忍不住讽霁月:“谁说祈求用,大家都信,偏你和陈叔,艾姨不信。我知是我拉你来凑这热闹,你不情愿罢了。”
因木明是陈老爷故友之女,寻她入府后,陈老爷和艾夫人一直把她当成是半个女儿看待,许她不用老爷、夫人地称呼,故而称陈叔、艾姨;平素,她的吃喝穿戴也与半个小姐异,如此便养成了她和普通的丫鬟不同的行事风格。
“我并非此意,只是觉得凡事皆在人为,不可只一味偏信传说。”
“罢了,不与你争辩。”木明敛眸,不愿多言。
二人沉默半晌,天已变白,木明将手支出亭子晃了晃,未见雨水滴下,大步走出了石亭。
霁月几步小跑跟上她的步伐,挽了木明的手,示好说:“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咱们安心上山去吧。”
霁月和木明虽名为主仆,可实则亲如姐妹,霁月从心里将她当作自己的姐姐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