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第1 / 4页)
“公子,尚老爷回庄园来了!”周峰欣喜若狂地跑来跟正在晨读的周瑜说。
“叔父!”周瑜恭敬地行叩拜大礼。自从把孙策接到舒城,周瑜就没再去过寿春,也没有见过周尚。
周尚一直跟着袁术,没有回过舒城省亲。
“阿瑜,你长高了,比阿叔还高半头了!”周尚拉起侄子,抓住他的肩膀捏了捏:“好结实的臂膀!天天习武?”
“是,叔父可好?”
“跟着袁公混生活,日子还算平静。你父亲的病可有起色?”周尚拉着周瑜的手一边走一边聊,十分热络。
这次他回来主要想好好祭拜一次周家被董卓残害的族人。
三年了,尤其是董卓在四月伏诛,这样的大事足以要在周氏族人的陵前好好告祭一番。
看望了周异,依旧是瘫痪在床,并起色。
周夫人钟氏苍老了许多。她的主要角色就是教养两岁的孙儿周峻。因为周玢遇害,儿媳何氏难产而亡,周玢的遗腹子成了父母的孤儿。钟氏只有在淘气的峻儿面前才舒心的微笑,完全是一副祖母的样子。
周尚祭了祖,给周氏族人上了香,特意在周晖兄弟的陵前单独摆放了另一份贡品,是替还在长安天子身边的周忠放的。
办完了正事,周尚约了周瑜在舒水上泛舟垂钓。他特别看重这个侄儿,内心里甚至觉得周瑜要比以前的周晖更加优秀。
”尚叔父,董卓老贼真的死了!我心里又快活又遗憾。整日忙着庄园的事物,对外面竟然如此孤陋寡闻,要是早知道董卓在长安众叛亲离,我一定赶去长安和大家一起刺杀此贼!“周瑜道。
”唉,长安现在也乱得很,先是司徒王允大权独揽,居功自傲,隐隐有董卓之风,蔡邕被当作董卓逆党下狱,死在狱中。后来皇甫义真接替了董卓的太傅之职。李傕和郭汜反叛杀死了王允。现如今,皇甫嵩身体欠安,辞太傅之职,将由你忠伯父接任。这些长安的乱状都是他告诉我的。也是他让我离开袁术,回乡照顾家里。他隐隐觉得袁氏兄弟觊觎天子大宝。“
”蔡议郎获罪,他的女儿昭姬小姐如何了?“虽然周尚讲了那么多,周瑜却只听见了蔡邕冤死狱中。立刻想到昭姬会不会受到连累。
“阿瑜,你也十七岁了,你父亲卧病,我这个做阿叔的就要多承担一点,你对将来有何想法?”周尚和蔼地问。他早听说过昭姬和周瑜幼年的趣事。
周瑜默不作声,他心里想的是和孙策一起闯荡天下,干出一番大事,可如今阿策守孝,自己也要承担周氏宗族的责任,他们都成了不自由的人。
“以阿瑜的才气风骨,当一方诸侯封王拜相都不是难事,周氏人丁凋落,如今诺大的一个庄园都由你来操持,这些拖累了你。”周尚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不屑于九五至尊,但你的好友孙策绝非池中之物。他父亲孙文台拾得传国玉玺而私藏,说明他们孙家有代刘替汉的野心。孙坚虽然战死,但孙氏一族人口众多,子侄也很出色,加上吴夫人母家也是大户人家书香门第,他成大事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只是阿瑜,阿叔知道你和孙策总角之好,脾胃相投。你一定愿意和孙策一起共创天下。但他们孙家毕竟出身草莽,比不过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跟着他们,就算开疆辟土,也未必能坐稳江山。”
周瑜仍然低着头一言不发。
周尚见了,接着说:“这次阿叔回来舒城,是请了长假的。按照你父母的意思,你也快到嫁娶之年了,趁我在庐江,给你寻一门亲把喜事办了。他们看中的都是附近富豪家的女儿。阿瑜你可有中意之人?“
周瑜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