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第2 / 3页)
周瑜明白孙策眼中的戏虐,不慌不忙地掏出另一方雪白的丝帕,递给了张昭:“子布先生,请擦擦脸,我们仔细商谈。。。”
张昭接过帕子,小周公子果真是贵族,自己多日未曾洁面,怕是形容狼狈惹他不适了。
想着,张昭用帕子往脸上抹去,谁料只是囫囵一下,就觉得头晕沉沉,十分困倦,然后就倒头而睡。
“他。。。”孙策指着张昭,看看周瑜,惊讶地说不出话。
周瑜二话不说,迅速脱下张昭的囚衣,自己也把斗篷和外袍脱了,囫囵给张昭穿上,回头看着发愣的孙策:“你背他出去,没问题吧?”
孙策明白了,压低声音道:“公瑾,你要偷梁换柱?那陶谦知道,你岂不大祸临头,这么大的事你也敢做?”
周瑜镇静地穿上肮脏的囚衣,皱皱眉,忍住了反胃的恶心,轻声道:“把斗篷给他罩上,别人看不到脸就行。你出去以后立刻快马回舒城,把他交给赵公,就算全功一件。”
“公瑾,你这也太莽撞了?你是庐江周氏的唯一希望,这要是有个好歹。。。”孙策心里恨不得上去给周瑜一拳,暗自骂道,周瑜,你干事儿比我孙伯符更加冲动不靠谱,别看你平日里装得温文尔雅,做事深思熟虑,实际上也是个冒失鬼。
周瑜微微一笑:“伯符,此人你应该延揽至麾下,既然如此,见到他还不下手相救,等着陶谦出手?别多想了,当断则断。”
“那你。。。”孙策有些担心周瑜。
“我没事儿,你放心,陶谦没有假节钺,他杀不了我,我自有脱身之法。”周瑜淡定地笑笑,推着孙策往外走。
孙策只好背起昏睡的张昭出门。
一路顺利,谎称突发疾病,把“周瑜”背出了竹林,立刻把张昭捆在马上,疾驰而去。几天之后,张昭便在好友赵昱的府上修养了。
下邳县城的徐州牧治所里,陶谦气得掀翻了小几,他手里正拿着赵昱上书给张昭求情的竹简,本来他想做个人情,答应了赵昱,不料却传来两个少年李代桃僵,已经把张子布营救出狱的消息。自己以爱民如子自居,不可能把这个十七岁的少年怎么样,更何况早年在任舒县令时,颇得庐江周氏的照拂。若是听之任之,却失了自己的面子。想了想,还是得给这个叫做周瑜的小子一点教训。于是吩咐把那个不知深浅的少年缚来见他。但当他面对这个丰神隽朗的挺拔少年之时,心里不由得暗暗赞叹。果真是庐江周氏的卓越人物,十七岁的年纪,隐隐有卓尔不群的超然和万人之英的气度。
陶谦吩咐侍从给周瑜松了绑,冷冷地看着他,想考较一下这个少年的学问。
周瑜揉揉被捆麻木了的手腕,抱拳行礼:“晚辈周瑜拜见陶使君。”
“周瑜。。。你可有表字?”陶谦问。
“晚辈字公瑾。”
“周瑜,字公瑾。。。嗯,“怀瑾握瑜兮,心若芷萱,持信守正兮,君子如兰””陶谦看着周瑜,半晌没说话。这孩子虽然出身贵族大家,却有些许江湖豪杰的侠气。否则怎会牺牲自己替换张昭。。。一般人绝不会如此行事。
“周瑜,你从哪里渡江到丹阳的?为什么我的卡口一奏报?”陶谦忍不住把自己心中的疑问立刻问出了口。
“回禀刺史大人,瑜从当利横江渡口过江。。。”
“那里江面虽窄,却水急浪高,波涛汹涌。你胆量可以!”陶谦停了一下,又说:“就以‘横江渡’为题,本牧命你口占一五字诗,立刻就做,若做得好,则放你回舒城,若诗则重罚你干扰朝廷法度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