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第2 / 3页)
在舒城的岁月过得很快,也不知是谁先开始,孙策周瑜不知不觉中默契地不再互称小名。而是以”伯符,公瑾“互称。毕竟”阿策,阿瑜“这样的昵称让两人显得像孙权那样的小包子一样,和已经是鲜衣怒马少年郎的两个美男子不相匹配。其实这种默契是在周瑜到访孙策居所后形成的。每次周瑜到孙家,孙权顶着一脸婴儿肥就追前跑后地跟着周瑜,他很喜欢小周公子。他和兄长完全不一样。正是”阿权“的参与,促使周瑜和孙策不约而同地互称表字。
周瑜接过肉,用银叉叉了放在口中慢慢咀嚼。
他转身从身后的小炉上取下温热的杏花酒,给孙策斟满:”伯符,我们以后常出来打猎,烤肉,饮酒。。。可好?“
”当然,不过公瑾最好把你家那些仆从支开,就我们两人!“孙策看看奉周瑜命退到小丘下面离着他们五十丈远的周峰等人,笑着说。
”好,知道你不喜欢有仆从。没关系,我会烤肉温酒。“周瑜说。
”太棒了,我只会吃肉喝酒。公瑾从小锦衣玉食仆从侍奉,我可是从小就帮阿娘看管弟妹,就像一只牧羊犬!野惯了,不喜欢屁股后面跟着一帮随从。“孙策哈哈大笑。
上元节正月十五本来是西汉文帝为纪念成功平叛吕氏众人而设。光武帝建立东汉以来,由于佛教文化的传入,上元节更加普及,汉明帝永平年间,为了弘扬佛法,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陆康虽然没有那么笃信佛法,却因为天子的大力提倡,也乐于追随汉室“燃灯表佛”,而且他还广招辖内或者附近的名人文士,大家子弟甚至出身寒门的学子,聚集于上元佳节之夜,在他太守府别院“竹兰轩”饮酒作赋吟诗清谈,他以此考较附近的青年才俊,为朝廷举荐贤才。大多数参加的青年才俊都年满十八岁,偶尔有特别出色的他也破格邀请。比如这次邀请的周瑜。
聚会是在上午就开始的,一直要持续到午夜熄灯。
食物美酒是充足的。这吸引着不少人从早待到晚。
期间在竹兰轩的回廊都挂满白绸,参会之人随意在上面题诗作赋。由名士大家随意品评。
聚会结束时最好的文章诗赋会被选中,并获赠太守珍藏的美酒一坛。
当然,很快会收到太守举荐茂才的机会。
上元节的清晨,有些寒气的晨雾还在舒水上飘荡。
周瑜一大早就带着周峰和几个小厮来到道南大宅。孙家正要开火做早饭。拜过孙夫人吴氏,周瑜吩咐把给周家带来的早饭呈上摆好。孙媛,孙权等高兴地向周瑜道谢,而两个小的孙翊孙匡则直接跳起欢呼。
周瑜看看狼吞虎咽的孙策:“伯符,我还给你带了一个匣笼。一会儿送到你房内。”
孙权仰起小包子脸,盯着周瑜看。半晌才说:“公瑾哥哥也给权儿带了吗?”
周瑜听了,一脸温柔地俯身说:“阿权还小啊,现在还用不着。”
孙策问:“什么好东西,是点心么?”他见周峰抱着一个一臂长半臂高的大漆盒,黑底暗红的镂空花。十分精致。周峰抱着它走过自己身旁的时候,隐约飘过一阵清淡的花香。
孙策一吸鼻子:“嗯,花香,很好闻啊,公瑾,这里面不会是你常提起的杏花酒吧?”
周瑜星眸微微一闪,瞟了一眼孙策:“伯符,你能不能不要想入口的东西?”
孙策哼了一声,把一大大的炊饼塞入口中,又急着要反驳周瑜,竟然噎住了,不停地打嗝,说不出话来。
周瑜急忙端起一个大耳杯,倒了一勺清水递给他:“慢点。。。”
孙夫人看在眼里,眉角露出笑意:“阿权,你看两位兄长兄友弟恭,多好啊,你要好好像他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