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买卖房票(第1 / 1页)
吴希白家的北面隔一条大马路是一大片破烂的小平房。这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典型的脏乱差。因为冬天用煤取暖,家家门前都堆放着蜂窝煤和劈柴。走进这里仿佛置身于农村,房顶上一根根挺立的烟囱到了冬天冒出一股股黑烟,窜入空气中,呛得人喘不过气来。
区政府计划对这片小平房进行拆迁改造。在经历了漫长的拆迁动员后,项目总算开工了。工程项目改造的原则是,就地拆迁,就地安置。拆完的地段马上盖起了新房,用来安置拆迁户。
吴希白嗅到了其中的商机,那就是这里可以买卖房票。按照拆迁协议,拆迁户凭政府开出的房票,除了可以免费享受和自己原平房相等面积的楼房,超出部分还可半价买房,这样的优惠不可谓不大。但是,有的人一家就有好几套平房,要么用不了这么多楼房,要么没钱去支付超出的面积,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卖房票。
商品房在S市是个新生事物,人们并不知道房子的未来,至于涨价,压根没想过。
S市是以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为主的城市,改革开放后,国企一直在收缩、裁员,还有很多大型军工企业,最初靠着民用家电赚了几年钱,后来随着南方民营家电的快速兴起,国企的弊端慢慢显露出来。动作慢,决策慢,产品更新换代慢,很快就在家电市场输给了民营企业,直到最后彻底撤出家电行业。一方面民用产品不给力,另一方面,国家一直处于和平发展中,自从对越自卫反击战后,周边再其它战争。
再后来,苏联解体,原来相对比较紧张的中苏边境也缓和下来,军工产品生产速度放缓,企业大量裁员。
大量的失业人员进入劳动力市场,拉低了城市的消费。人们普遍缺钱,没钱。于是把房票转换成现金就成了很多拆迁户的共识。
吴希白平时白天没有课,他和小宇两个人在平房区挨家串户,打听着出售房票的信息。
不过,这样做效率很低,平房区太分散,走起来会很累,效果也不是很好。
“小宇,我们这样不行,就算累死了,也找不到几个客户。”
“哥,我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说说看。”
“这片小区虽然很大,但出口不多,也就三四个。我们在主要出口放个咨询台,你在学校不是有书桌吗,搬过来几个,你我各守一个,再雇上两三个人,我们再印一些传单,把你我的手机号打上面,每天在出口发传单,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我的小帅哥真厉害,哥怎么就没想到呢?”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小宇成熟了。
如果不是旁边有人,吴希白真想上前去亲吻小宇。
一不作,二不休。吴希白来到市中心印制宣传单。他对这儿并不陌生,当初开班时他可没少在这儿印单子。
印完了宣传单,吴希白又去零工市场雇了三个临时工,全是女的。女人更有亲和力,吴希白是这么想的。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开张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