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道观(第3 / 3页)
“那可多了。有时候会有大老板投资,有时候国家也会拨款。别看我们这座道观修的好,实际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而且我师父算卦很灵的,旺季的时候前来求他老人家算一卦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只是大部分都被师父说是缘分未到,给推了回去。”
聊到这里,张小龙想起了《千门秘典中,奇字篇有记载:
说是民间有能掐会算之士,常常一语中的、参透生死,多半是得了高人指点,个中关系却不详。
既然能写进《秘典中,那就说明了世界上真有这种事。即使聪明如历代千门门主,也法勘破里面的秘密。
“你们这座道观为什么叫‘漏米’啊?起的可真接地气。”
小道士听后露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笑道:
“说这个就有来历了!咱们这座‘漏米观’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当时只有一老一小两个道士。那时候道观的后面有一岩壳,岩壳下方有一酷似漏斗的石缝,每逢有客人来访辩法,老道长就叫小道士拿一‘升子’到‘岩壳’处去接米,小道士接的米不多不少刚好招待客人,大凡周边有穷苦人揭不开锅的时候去求道长,道长也会乐善好施一些粮食。”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十年。有一年,山下村里的穷人粮又去接米,因好吃难做遂起贪念,随行拿了一把凿子故意将“漏米岩”的漏斗口凿大,想多得粮食。可是他不仅没有接到米,也毁掉了“漏米岩”的风水。从此“漏米岩”就不再漏米了...”
张小龙随即点了点头,心中思忖:这个故事有鼻子有眼,倒也符合道观的背景。
天下凡是庙宇道观,必然会流传着几则自身的背景故事。
或是祖师爷封印镇压妖魔之地、或是前辈们救死扶伤之所。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两人正唠的开心起劲时,他们身后突然响起了一个苍老的声音。
“玄笃,又在侃大山呢?”
小道士听后浑身一震,急忙回头看去,随后双手执了一个礼印,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
“见过师父...”
张小龙也回过头,发现身后不知何时站了一个老道士。
待其仔细看清后,心中不禁感叹:
好一个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仙长啊。
只见老道士穿着一身青袍,身姿挺拔、神态从容,虽然白发如雪、皱纹深刻,可是举手投足间仍旧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