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开始育种【今天加一更,早8点还有一章】(第3 / 5页)
因为没油,就很难吧那些小杂鱼、小鲫鱼鲤鱼、泥鳅田螺做的好吃。
就像田螺河蚌这些东西,如果没法用猛火爆炒,而是用水煮的话,它们的肉就会变得很筋道,让人咬不动。
而小杂鱼没油去炸,煮出来的小杂鱼会烂成鱼羹,不好吃不说,还很容易被鱼刺卡到。
大家之所以不愿意去捞小杂鱼马虾、田螺河蚌这些东西回来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的身体,普遍缺乏油水。
这就使得大家没足够的体力,去干这些闲事。
如果社员们出去捞捞鱼虾的话,需要付出的体力消耗,时常会远远高于捞回来的这些渔获,所能提供给人体的能量损耗。
在水里。
人体的体温流失的快,而吃马虾杂鱼,却并不能让人补充多少体力。
得不偿失的事情,没几个人愿意去干。
在这个时期。
社员们白天要出工劳动,晚上还时不时的要集中起来“学习”,要么就参加“扫盲班”。
等到农闲一点点的时候,社员们不是去乡里、县里出“义务工”。
就是去弄大队、生产队组织的冬季农田水利建设,社员们哪还有那么多体力和精力,去捞鱼虾吃?
相比起这些渔获所能提供的蛋白质,其实社员们,更需要的是补充淀粉、糖分、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
吃那些马虾、杂鱼?
用生产队里社员们的话来说:那是越吃越饿,越吃越痨!
所以相对于下河捞鱼,大家更倾向于上山,去挖野菜野果回来果腹。
河鲜里面,也就只有那些大一点的鲤鱼、草鱼,社员们才有点兴趣,偶尔去弄一条回来煮点鱼汤喝。
这个时代的小溪里、池塘中的大鲤鱼、大草鱼其实也不少。
只不过不少人只能望着小溪里面的鱼儿们,在那里悠闲地吐着泡泡,多半却只能干瞪眼。
因为,大家严重缺乏捕鱼的工具。能够徒手抓鱼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尼龙化纤做成的网很贵,社员们省吃俭用一年,恐怕都未必能够攒够钱去买一副回来。
——即便是买回来了,也是买回来一桩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