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喋血河阴(第3 / 6页)
东汉灵帝末年,十常侍之乱,外戚、大将军何进召率董卓率军进京,结果引狼入室。
尔朱荣是如何进京的?
魏孝明帝元诩继位为帝时,年仅5岁,随着年龄渐长,其对权力被胡太后剥夺深感不满,对胡太后淫乱后宫的行为也很厌恶,帝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胡太后朝廷中党羽势力强大,孝明帝需要军队的支持。环顾全国,他选定了一个自以为可靠的人,就是尔朱荣。为何单单选定尔朱荣?因为,尔朱荣是他的岳父。
岳父?乱世之下谁都靠不住。孝明帝显然忘记了当年董卓事件的教训。
机会来了!在晋阳的尔朱荣接到密诏后大喜过望,立即率侄子尔朱兆、高欢、贺拔岳等人兵发洛阳。
骑兵队走到上党时,突然又接到孝明帝的密诏:别来了,回去。
正纳闷,尔朱荣又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孝明帝死了。
孝明帝时年18岁,正是试翼的鹰隼、啸谷的乳虎,怎么突然死了呢?
打听死因,是被他的亲妈胡太后和干爸郑俨给毒死的。毒死自己的亲生骨肉,胡太后另立了3岁的皇族元钊做皇帝。
经过孝文帝的剧烈的汉化改革,到胡太后的折腾,北魏各方势力综复杂,主要分为三大股:既得利益者、失落者和乱世投机分子。
一.汉化改革既得利益者。
这帮人主要是首都洛阳的汉化文人集团,成分较为复杂,既包括汉人豪强,也包括汉化的鲜卑王公贵族。
孝文帝迁都洛阳,将汉化推向高潮,重文轻武,重建了汉人的门阀制度,汉化的鲜卑王公贵族和汉人大地主都被列入高门,把持朝政,垄断了高级官员的选拔任用。
二.失落者。
失落者们又分三小股。
1.葛荣等领导的六镇叛军,代表的是从“国之肺腑”跌落到“四粗人”的失落的六镇镇兵镇将,以及贫苦的镇民们。
2.留在北魏古都平城一代及漠南的鲜卑武人集团。这些人远离洛阳,生活习惯基本还是以鲜卑化为主,至少可以说是汉化不彻底,暗中视洛阳的汉化改革为修正主义,汉修。
3.首都洛阳的鲜卑武人集团。本来经过孝文帝的改革,洛阳的鲜卑人都应汉化了,怎么在汉化文人集团之外还有个鲜卑武人集团呢?
这个群体,是当年随孝文帝南迁的禁军军官集团。洛阳重建门阀制度,禁军军官们被视为“代来寒人”,也是“粗人”一群,未被列入高门,在汉化文人集团把持朝政和官员选拔的情况下,这些禁军军官们后代的升迁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
老子的爷祖们当年随太武帝、献文帝、孝文帝击柔然,平北方、定中原,刀头舔血,怎么待遇现在比不上一帮儒生贪污犯?!
洛阳鲜卑武人集团的不满情绪,曾经来过一次小爆发。
519年2月,司空祭酒、给事中张仲瑀上书朝廷,要求修订北魏干部任命管理办法,规定武人们不能列入上品,不能晋升高级官员。
张仲瑀,北魏征西将军、三朝元老张彝的二儿子,张家是清河士族。